基层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护理管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沈慧
[导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的新型传染病,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逐步蔓延以来,基层医院的防控工作已然成为重中之重
        沈慧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331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的新型传染病,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逐步蔓延以来,基层医院的防控工作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医护人员在其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发期来说,如果没有各行各业人员积极投入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斗争也不会取得如此之快的胜利。在医疗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是最常接触患者的群体,同样也是极易感染病毒的群体,由于是突发的疾病,防护资源缺乏等使得我国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中,对此,加强护理措施需引起高度重视,以救治患者为主,同样也要做好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通过严格的管理使得我国医院防控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以基层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以加强护理管理为本次研究中心,进而使基层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防控工作护理管理理念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基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管理
        引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我国之前从未出现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该病毒的综合病症大多以普通感冒在延至肺部感染,由于新冠肺炎疾病隐藏性高,致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现是否沾染此疾病,因此也使传染性增高,如果发现患者带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较晚,极有可能会出现因医治不及时致死的现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暴发时,我科在2020年1月22日这一天成为我区抗疫的主阵地,面对突发的疫情我院众多医护人员并无过多的准备直接奔向我科这个‘抗疫的前线’,但由于基础防护装备不足、事发太突然等,使得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多不足,最终导致医护人员在医疗救治患者时安全性降低,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护理管理。
        1 加强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护理管理意义与重要性
        开展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样也是基层医院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扩散迅速时期,加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乃是基层医院最为严峻的任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同比其他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且对人体肺部的损伤非常大,一旦感染其疾病患者会出现高烧不退、时常恶心、干咳等现象,严重时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护理人员的安全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特殊时期,患者在新冠肺炎的感染下需进行在院隔离观察并治疗,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每日服务于患者、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从开始的送水、送药、送食物等,到后期为患者更换垃圾桶、打扫环境卫生、照顾病人情绪等,整个工作流程护理人员需做到亲力亲为,而且在每日的工作当中,我们也因工作内容的增加,不断修改相关的工作流程,在避免感染的基础上方便工作。由于每日接触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是疑似的隔离患者,使得相关医护人员的危险性提高。因此,加强防控工作与护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优秀的防控方案与护理方案不仅可使医护人员救治患者时减少感染病毒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加快。
2 隔离措施
        消毒隔离是基层医院感染科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保证病毒不再扩散,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隐藏性较高的一种病毒,我国对此种病毒的了解还是初步认识阶段,对此,预防是当下最为主要的流程之一,加强对病毒的防控,同时也要考虑到护理人员在一线实际情况,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时,一线工作者务必须采取二级防护措施,从而使得相关工作者避免沾染此种病毒。


        2.1 区域性划分管理与病人的安置
        区域性划分管理通常是指区分出三区两通道,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有专门地点为其提供休息,又要为病患建立其活动范围的位置,而此种做法不仅可有效地控制病毒的扩散,而且对于高强度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首先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对各区物品、人员规范管理,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贴醒目标识用来区分,污染区以红色标识,半污染区以黄色标识,清洁区以蓝色标识三区交替地面同时做好隔断警示线标识,然后针三区两通道相关管理者需引导相关人员时刻遵守相关管理,任何情况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随意走动不同区域,以免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在收治患者时,需根据自身医院情况进行安置病患,如果条件够,可采用单人收住进行相关的隔离,如果条件过于紧张,必须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分类隔离收治,减少患者之间的接触,保持病房的通风并禁止使用空调,如果通风不好的情况下,管理者需买一些通风的设备,对此,根据不同区域的划分管理与病人的安置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性,而且对于病人后期的治疗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的传播途径是由传染原体排出之后在传染到易感染人体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毒,将会大范围扩散从而使众多人们以及一线工作者深受感染的危害,对此,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是当下医院最为主要的任务之一,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首先我科将疑似病例与留观的密切接触者严格分层隔离,所有进入污染区及半污染区相关人员必须佩戴对应级别防护用品,然后隔离人员不可串病房,只可在隔离单间内活动,并且每天做好健康宣教,从而使得传播途径被有效的切断。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同样如此,护士是接触病人最常的群体,如果防护工作不到位或出现纰漏,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对此,对于医务人员的检查务必要以更高的要求进行检查,如:医护人员每天上报自身的健康情况,穿脱防护用品区域提供全身镜,供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时检查穿戴的防护用品严密性、出病区时规范脱防护用品。唯有切断病毒易于传播的途径,才会使得抗疫变得简单,同时为人们与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屏障。
3 人员培训
        加强对全院各科室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使得各岗位人员在工作时避免出现人为失误所造成安全事故发生,首先以分批培训的方式对护理人员、感染科室人员、后勤保障、药剂科、CT室等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防护分级要求、病区的行动路线、防护用品穿戴以及使用方法等等。然后培训结束后相关管理者要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方向以培训内容为主,对于未完成考核的人员需采取重复培训,直至考核通过后才可进入岗位工作。最后,根据护理人员与感染科室人员的培训结果,分配至合适的岗位。
4 防护和消毒
        病患的排泄物、日常用品、垃圾等是传染性较高的一种物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护和消除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根据此种状况,首先,安置用于收集患者排泄物、垃圾等必须使用带盖的黄色医疗废物桶,并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弃物垃圾袋。然后进行“鹅颈式”封口,并同时粘贴特殊标识封口贴,并分配主管此区域的人员,定时对垃圾进行清理并消毒,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最后当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后,需对病房进行消毒,将配制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拖地面,对于一些医疗设备的消毒同样也是如此,相关仪器设备在以专人专用的情况下,需时刻对其消毒,采用80%的酒精进行定时擦拭,进而可保证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总而言之,无论是处理患者的物品时,还是对病房消毒时,务必要定时进行消毒,分别在早中晚的时间段进行空气消毒。
5 病房终末消毒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治疗极其困难,再加上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好等,致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死亡、转院等情况发生,在此种情况下,必须按照医院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家的要求对病患所住区域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患者在住院期间所使用的床单、被套等均为感染性织物,相关护理人员需将以上物品分别装置专用的感染性织物袋当中并同时标注,然后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此外,在对患者的生活物品处理时,要以无价值、有价值进行区分处理,无价值物品需无害化方式进行处理,有价值的物品可消毒后继续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的护理管理,可大大减少一线抗疫人员的工作量,尤其长时间在接触患者的情况下,同时也为基层医院减少一定的压力。优秀的防控工作方案与严格的护理管理是新冠肺炎爆发时期最为主要的任务,不仅要对参加抗疫一线的工作者负责,而且对于隔离人员也要负责,经我院领导以及护士部的正确领导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高发的40余天内我科共隔离43人,1人后面为确诊病例,医护人员20人未出现交叉感染,在此希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得到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玉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方舱医院的护理工作要点[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2):118-120.
[2]张一鸣,姬新颖,蒋恩社,于喆.医院内护理应急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06):404-409.
[3]蒋伟玲,李小峰,李韵舟,谭露.综合医院新冠肺炎防控管理的关键环节探讨[J].现代医院,2020,20(08):1104-1106+1110.
[4]刘立美,邬丽满,李红霞,陈颖珍,刘秋利,黄旭容,陈思慧.新冠肺炎非定点收治医院护理防控体会[J].现代医院,2020,20(03):316-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