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 常琴
[导读] 探究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
        常琴
        翼城县中医医院,山西临汾0435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化疗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对照组(54例,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相应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对照组的患者实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后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案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和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具有较为优秀的效果,值得参考。
        【关键词】肿瘤;化疗后;针对性护理;睡眠障碍
        肿瘤在现代医学上指的是集体内的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造成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新生物[1]。一般可以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其在老百姓的认知中更是等同于宣告死亡或者是不好治愈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现如今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以及化疗为主。但无论哪种治疗方式,其预后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为探究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筛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化疗后肿瘤患者,开展本组研究,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化疗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实验对照组54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7.34±3.51)岁,男性参与患者25例,女性参与患者29例。对照组54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7.48±3.14)岁,男性参与患者26例,女性参与患者28例。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患者相关基本信息对比,无较大差异并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性和事实提示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本内容基本为: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密切监护。并疏导患者内心情绪。指导日常饮食以及生活。
        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基本内容基本为:将院内以具有丰富临床实际经验的医生、护士组成专项针对护理小组,并对应分析影响患者内心状态的因素以及睡眠质量的因素。而后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内心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并增加相应护理睡眠干预措施。其中心理情绪方面,护理工作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主要担心的内容,并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导,告知其应该如何对患者进行关心。在睡眠方面,对患者增加环境干预,控制病房处于合适的温湿度。晚上睡前增加泡脚以及按摩等干预措施,注意病房走廊内的音量[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相应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实际临床护理效果,根据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和睡眠质量改善程度作为参考依据。其中通过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的评分标准判断护理干预的效果,两组自测表分值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着焦虑以及抑郁程度越高;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低。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表进行数据收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对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织的实验对所涉及的得到的实验数据定量信息统一分析采用了spss21.0软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用卡方来检验数据资料,在运用数据处理时,t值表示的是检验计量资料,P值表示的是组间差异,当P<0.05时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对照组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
护理干预后,实验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评分和常规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5±2.22)分和(79.21±5.26)分,可见,实验对照组的患者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
3讨论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后,往往会因为身体的变化带来很多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并且会影响到睡眠。而不良的负面情绪以及不正常的休息,更是降低恢复的重要因素[3]。而常规护理方式,很多时候无法达到所需求的护理效果,因此近些年,很多新的护理理念的提出,非常需要落实到肿瘤化疗后患者的护理方案中。针对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理念,其将患者作为内在重点核心,并对应分析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针对性的给予更加适合患者个体以及具有护理目的性的护理方案,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为直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实验对照组的患者实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
        综上,对化疗后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案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和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具有较为优秀的效果,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夏猷娴,王媛,朱怡苹,等.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0):211.
[2]罗巧婷,宁亮.肿瘤患者化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82-82.
[3]刘兰英.针对性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睡眠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