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贺莉 邓娇
[导读] 探究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贺莉 邓娇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0医院全科医学科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校2019级普通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选择7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分别作为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分析对比两组学生的实操护理技能、护理理论知识成绩以及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实操护理成绩以及护理理论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判性思维能力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成绩,促进了学生的潜在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值得运用在教育课程中。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循证护理理念;护理学;应用价值。
前言
        循证护理教育是一种以实际证据为教育核心的护理教育理念,重点强调根据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意愿谨慎、准确的进行护理活动。将循证护理教育理念融入到护理学教学中成为目前一种新兴的护理教育形式,主要体现在以循证护理教育理念为核心理念,培养学生发现证据、运用证据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1]。相关临床研究表示,循证护理教育的理念核心与目前存在的PBL教学法以及标准病人教学法等护理教学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2]。本文在循证护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学生资料
        从我院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7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每班35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7人,女18人,年龄17-20岁,平均(19.26±0.61)岁;实验组男16人,女19人,年龄18-22岁,平均(19.54±0.35)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均知情实验且签署同意书,伦理委员会知情本次实验并批准实验进行。
1.2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主要通过常规护理教育模式进行专业教学。(1)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主要通过老师讲课、学生理解、随堂笔记、课后作业完成的常规教学模式,将护理专业定格于书本知识通过语言和板书进行传输。(2)操作技能课程则通过老师操作示范,学生自行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
               1.2.2 实验组学生教学方式
        该组学生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教学。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专业常用临床知识点,选用饮食与营养、静脉输液和输血等章节运用混合教学法进行教学。(1)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首先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预计达到的目的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将相关教学内容上传至共享平台。其次,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然后,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具有突出性以及代表性的护理案例进行展示。最后,围绕案例提出护理问题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现证据、探究证据的产生依据,最终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关护理策略。(2)操作技能教学:教师向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以及操作注意事项,在此过程中采用学生标准病人教学法使学生熟悉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难点。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人作为主讲人,相互配合完成操作课程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护理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并协助学生解决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实验操作进行整体总结。
1.3评价指标
        针对两组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技能成绩进行分析评价。以百分制为准合理分配成绩分数占比,其中护理理论成绩占比60%(60分),实操技能成绩占比40%1(40分),分数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好。采用通用的CTDI-CV量表通过分数量化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仍然以百分制进行衡量。其中分数越高,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以及实操成绩
        实验组学生护理理论分数以及实践操作技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分析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根据CTDI-CV量表评分得出,实验组学生整体评分(94.63±2.14)高于对照组学生整体评分(82.75±3.22),t=18..17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循证护理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审慎、合理运用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计划护理活动,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主思考意识以及思维衍生能力。循证护理教育理念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目前护理学教学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未真正地将循证护理理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传统护理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学,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死板,课堂以老师为主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技巧、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受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采用自主讨论沟通的教育形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护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不同教学方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因此,在护理学教学中均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匹配出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各种护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文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学教学。结果,实验组护理整体成绩高于对照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在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教育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核心进行护理学教育时,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护理学教学效果以及护理学生的整体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宇霞.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0):194.
[2]王乐,李远珍,汪苗,等.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4):455-458.
[3]刘敏,马丽丽.基于C-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3):77-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