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心功能状况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简亿梅
[导读] 探讨5E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心功能状况的影响。
        简亿梅
        重庆市万盛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医院   400800
        [摘要]目的  探讨5E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心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5E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其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中应用5E康复护理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5E康复护理;心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展缓、进展慢,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以及老年人。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在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分析5E康复护理对患者心功能状况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者;②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期;③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②听觉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8~74岁,平均(60.98±4.32)岁。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7~75岁,平均(60.97±4.40)岁。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心理疏导、饮食护理。
        观察组采取5E康复护理。方法:①教育护理:建立微信群及公众号,每日定时推送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树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以更好的配合护理的进行;②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及时予以疏导。讲解病情好转的案例,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③运动护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制定运动方案,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散步、下床活动、上下楼梯等,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④工作护理: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加社区活动、游戏比赛,以提升患者的自我价值感;⑤评估干预:建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情变化进行评估记录,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更好的控制其病情进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
        评价标准:选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3方面评价,单项总分100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分数呈正比。
        检测方法: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并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高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临床主要采取利尿、扩张血管、强心等方式治疗,虽效果较好,但此病属于慢性疾病,不可治愈,患者在出院后仍需继续用药,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致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报道指出[2],5E康复护理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近远期的生存质量。
        常规护理较为简单,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致使其治疗依从性低,护理效果差。5E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为患者提供管理、康复、预防集一体的服务。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主要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要反映的是左心室的舒张功能[3]。本研究显示,采取5E康复护理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较低,其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较高,提示此护理手段的临床疗效显著。这可能在于:在5E康复护理模式中,通过建立微信群,定时推送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及时予以疏导,讲解病情好转的案例,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散步、下床活动、上下楼梯等运动,能提升患者身体机能,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此外,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加社区活动、游戏比赛,能提升患者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中应用5E康复护理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瞿广素,甘春霞,周蓓,等.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9):184-186.
[2]赵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6):1052-1055.
[3]陈婵婵.院外延续性护理在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6):647-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