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视角下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工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李玲飞
[导读] 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成效。
        李玲飞
        浙江萧山医院,311200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成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还要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患者更高。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支气管炎;护理满意度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肺组织终末器官远端充气过度、膨胀引发的疾病。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主要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希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病程2h-6h不等,平均(4.2±1.2)h,疾病病程6个月-3年不等,平均(1.5±0.5)年,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2±5.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病程2h-6h不等,平均(4.5±1.1)h,疾病病程6个月-3年不等,平均(1.6±0.4)年,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3±5.8)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见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身体血液情况,还要及时帮助患者吸痰。在进行氧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控患者吸氧反应,同时要遵医嘱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不同的状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入院管理、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生活管理、心理管理、健康教育、出院管理。遵循路径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要对护理开展效果进行评估,若患者经过护理后病情发展好转或偏离护理路径要重新制定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采用WHOQOL-10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所有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1.4评估指标
        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21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比例。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比较不难看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各不相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4±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8±14.3)分,且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大都是老年人发病较多,在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出现气道阻塞、呼吸肌疲劳或者呼吸道感染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临床路径护理能够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标准化护理方案,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且其能够根据患者疾病的变化更改护理路径,促进护理模式更加标准化,更符合患者临床需求。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化模式,其不仅能够简化护理程序同时能够保证资源合理调配。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对照路径开展护理干预,不仅保证了护理的流程,同时也提升了护理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为(82.4±11.2)分、(70.8±14.3)分,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我院的结果证明,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提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疾病康复效果、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总的来说,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改善医患关系,降低纠纷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开展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06):27-29+58.
[2]张晓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0):75-76.
[3]王长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190-191.
[4]李冰冰,何晶.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9):106-108.
[5]李亚丽,葛景雯,何兴峰.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0):6410-6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