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汪秋芬 汪梅贵 黄清清 吴斌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骨科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6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这两个方法对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骨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护理体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促进骨科患者的早日出院,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效果
引言:骨科患者由于自身病症的影响,极容易在康复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和烦躁等不良情绪,使临床护理工作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令骨科患者的病症问题难以尽快改善。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作为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手段,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心理情绪和身体状况,结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改善骨科患者的情绪状态,确保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为骨科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本文详细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增强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60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55例和145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2岁和26岁,平均年龄为(45.6±1.2)岁。病症类型:四肢骨折和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人数均为120例,股骨骨折的患者人数为60例。在观察组3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54例和146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3岁和25岁,平均年龄为(45.9±1.8)岁。病症类型:四肢骨折和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15例和125例,股骨骨折的患者人数为60例。两组创伤骨科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创伤骨科病症诊断标准;②患者资料信息齐全;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创伤骨科病症诊断标准②患者资料信息不齐全③患者及家属不知情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阶段
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应采取沟通交流的方式,全面搜集骨科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使临床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令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密切观察骨科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根据骨科患者的病症特点,结合患者的文化接受程度,向其详细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情绪状态和认知水平得到较好的改善,令骨科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提升[1]。
1.2.2 术中阶段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和全方位消毒灭菌的措施,为骨科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以此预防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令骨科患者的护理体验大大改善。并在手术进行时,密切观察骨科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稳定可靠,保障骨科患者的顺利安全康复[2]。
1.2.3 术后阶段
在手术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将骨科患者的患肢抬高,从而防止血栓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铺设软枕、按摩推拿、冰敷镇痛和药物干预等措施,使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令患者的护理体验变得更加舒适,让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并根据骨科患者的康复进度,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以此加快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促进骨科患者的早日康复[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VAS评分、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骨科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s,分)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和SAS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jpg)
3.讨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症问题、文化水平、康复进度、心理情绪和身体状况,通过沟通交流、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观察体征、术前物品准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全方位消毒灭菌、抬高患肢、铺设软枕、按摩推拿、冰敷镇痛、药物干预和运动指导等措施,使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程度明显缓解,为骨科患者的早日出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6±0.7)分,SAS评分为(37.6±5.5)分,护理满意度为(96.00%)。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6±1.4)分,SAS评分为(51.8±8.6)分,护理满意度为(84.00%)。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在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效果显著,使患者拥有舒适安全的护理体验,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耿静雅.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51-151.
[2]张睿颖,陈银娇.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73-74.
[3]刘燕,陈玲,陈媚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