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刘晓晓 廖悦(通讯作者)
[导读] 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刘晓晓  廖悦(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口腔科就诊患儿中抽取100例,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常规方式,比较数据。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安静的患儿比例更高,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进行儿童口腔治疗过程中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提高患儿在治疗中的配合度。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儿童口腔治疗;应用效果
        前言:儿童进行口腔治疗时,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尚处于发育状态,患儿对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加之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疼痛,患儿常表现为吵闹或者哭闹等形式,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治疗效果[1]。在儿童口腔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护理方式,缓解患儿恐惧心理,提高治疗的配合度,进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本文从我院进行口腔治疗的儿童中选取100例,采取科学有效护理措施,内容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的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21:29;年龄区间在从3~11岁,平均年龄:(7.21±2.23)岁。观察组中男:女=23:27;年龄区间在3~12岁,平均年龄:(7.13±2.11)岁。两组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发育正常。
        排除标准:慢性疾病;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2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言语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前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将治疗目的、过程、治疗所需的时长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应提前告知患儿家属。家属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并积极配合治疗。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应保持热情态度,建立与患儿之间的信任感,多鼓励和夸奖患儿。
        ②示范教育:由于患儿对于诊室环境较为陌生,会紧张害怕,医护人员和通过简单的小设备引起患儿的兴趣,减轻对操作工具的恐惧感。临床经验发现,患儿较恐惧涡轮机和喷水声,可为患儿提前展示喷水过程,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③环境护理:在诊室内,可粘贴部分卡通海报,放置儿童玩具,也可播放儿童口腔治疗的动画,有助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当患儿配合治疗时,应给予充分表扬,满足其自豪感,进而进一步提高患儿配合的积极性。
        ④心理护理:根据患儿在候诊中的表现,对患儿的个性做出基本的判断,并根据其类型在治疗过程配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的语言。
        ⑤抚触:可适度与患儿牵小手,建立信任感,消除陌生和距离感,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中的配合度[2],分为安静、紧张、恐惧和抗拒。安静是患儿基本配合治疗;紧张是能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但治疗过程中表现过为紧张;恐惧是患儿在治疗中,不能有效配合完成治疗,经常哭闹;抗拒是患儿对于治疗完全不配合,治疗全程哭闹,只能通过强制手段完成治疗。
        ②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问询家属,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对数据比较,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率的比较百分数(%)表示,经卡方检验。当P小于0.05时,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中表现安静的比例更多,p<0.05,见表1
        表1患儿配合度比较(%)

        3.讨论
        儿童口腔治疗由于就诊的患者为儿童,提高在临床中的治疗难度,不仅要求医生具有高超的医术,还需要对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了然于心。在对患儿进行精准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疏导患儿不安情绪,这对儿童口腔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口腔科由于治疗器械较为特殊,其产生的不同声响会加剧患儿的恐惧心理[3]。多数患儿产生哭闹等情绪,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给予患儿个性化心理护理,依据于患儿的特点,通过语言沟通,行为示范、环境感应、观摩等方式有效降低患儿的不安情绪,进而有助口腔治疗的顺利完成。
        本研究讨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安静的患儿比例更高,且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口腔治疗过程中,给予个性心理护理,提高患儿治疗的配合度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更有效完成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肖,冯婷,余幸,等. 观察心理护理对儿童口腔正畸病人治疗的临床干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2):286-287.
        [2]冯婷,肖雪玲,徐庆鸿. 儿童口腔门诊各环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0):281-282.
        [3]管静霞,任国琴. 阶段性强化教育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对口腔清洁度及护理满意度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2):1924-1927.?
刘晓晓(1994-),性别:女,籍贯:四川,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口腔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