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娟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州6150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选择94例研究,根据治疗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程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症状消退、痊愈时间则比实验组更慢,不同组别间数据比较所存差异明显,P<0.05可统计总结其意义。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又称为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好发于五岁小儿身上。发病时手、足、口部位有明显水疱,若及时治疗病情便可及时控制。肠道病毒感染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原因,例如柯萨奇病毒与肠道病毒71型,当疱疹不慎破损则会继而生成溃疡,有时甚至会引起小儿并发肺水肿、心肌炎或脑膜炎等疾病,用药不及时则会导致患儿死亡[1]。因此为解决此问题重点研究改善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推出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手段,且本次研究便以此为实验重点统计实施效果,而今已经取得较好结果,详情步骤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选择94例研究,根据治疗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 纳入条件:(1)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2)病情诊断符合实验标准。排除标准:(1)用药过敏者;(2)免疫功能严重下降者。
不同护理方法下对照组患儿男患27名、女患20名,年岁2—12岁,平均年龄(5.66±1.36)岁,其中首次发病30例,二次发病17例;实验组患儿男患26名、女患21名,年岁1—11岁,平均年龄(5.89±1.56)岁,其中首次发病31例,二次发病16例。之后比照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患儿入院后给予其常规营养支持,对手足口病症状进行处理,积极用药、输液,积极观察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并告知患儿及家属当有任何不适感时,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严密监控患儿体征平稳性,并开展消化道护理与神经系统护理,并在每项护理操作开展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除一般护理外需处理因病菌侵袭导致的疱疹、溃疡并发,故而开展患儿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或含康复新液;舒缓患儿因病产生的焦虑、苦闹,护理人员应增加与患儿沟通并进行健康教育。疾病宣教能拉近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性,以免对护理干预期望值过高,当效果不明显时影响患儿情绪。对待家属疑问耐心解答解除其不信任,促进家属与患儿能主动配合。改变不良饮食规律,严格防护、隔离,帮助患儿皮肤、口腔状况得到改善,以免高热、皮疹破损症状持续加重,诱导血象异常情况的发生。同时,还需注意室内通风良好,充分保证患儿营养。
做好皮肤护理可使用阿昔洛韦涂抹于疱疹位置,较小患儿应减少使用止尿裤并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露。
1.3观察指标
经不同护理手段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手足口病症状消除时间。症状缓解选项:皮疹消退时间、皮疹痊愈时间、口腔创口愈合时间,统计数值越小证明组别护理干预越优秀;疾病治疗情况:有效、见效、无效三种,书面统计公式:(有效+见效)/组人数*100%,综合数据越高证明患儿症状缓解更好。
1.4统计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算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症状缓解时间
实验组开展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每组47人。经统计,对照组口腔创口愈合时间(6.8±2.4)d、皮疹消退时间(5.9±1.5)d、皮疹痊愈时间(11.4±3.4)d;实验组口腔创口愈合时间(3.6±0.8)d、皮疹消退时间(3.0±1.2)d、皮疹痊愈时间(7.7±2.8)d。分别统计对比得出T=8.6717、10.3498、5.7590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比照
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手段过程中每组患儿47名,对照组有效18例、见效15例、无效14例,总治疗有效人数33例,占总比70.2%;实验组有效23例、见效22例、无效2例,总治疗有效人数45例,占总比95.7%。两组间对比数据X2=10.8462具备明显统计差异,p<0.05临床对比意义有实质统计性。
3 讨论
小孩儿手足口病属于儿童传染性疾病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较强等特点,因此需加强临床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发病时患儿口腔手足等皮肤会发生疱疹与溃疡,严重威胁患儿健康。五岁以下人群是小儿手足口病者最基本发病年龄段,其中三岁左右的学龄前期是病情发病率最高时间段,一年中各季节均可发病,但春夏阶段为主要爆发季节。此疾病由于肠道病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最常见致病毒有柯萨奇A16或是肠病毒71型,潜伏期相对跨度较大基本在2-10d。因此,当发病时即便是普通表现发病也较急,皮肤、口腔不良表现最明显且严重。
与此同时,由于小儿沟通与理解能力较弱所以护理依从性较差,使用个性化护理可加速患儿的伤口痊愈时间[2]。而健康教育则能使患儿家属对本病有更多了解,积极预防并谨遵用药嘱咐,以达到改善患儿病情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实施个性化护理增加健康教育,可使症状消退时间缩短进而提升之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生活,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惠玲,韦梅. 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贵州医药,2020,44(12):1988-1989.
[2]马冬梅,卜燕梅,金翠翠. 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0):5751-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