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王勃
[导读] 分析认知行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影响。
        王勃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16021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影响。方法:研究共抽取98例冠心病病例,来源时间2018年4月3日—2021年3月3日。分组方式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91,认知行为),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心理状态偏高,感知水平偏低,(P<0.05)。结论:认知行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而言影响显著,不仅能确保患者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能促使患者内心负面情绪彻底消失。
        【关键词】认知行为;冠心病;负面情绪;感知水平
        临床中冠心病是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由于自身粥样硬化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坏死,同时还会引起心梗或者心衰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胸痛症状,若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自身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均会受到影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不断改变,导致该疾病每年新发病率持续上涨,增加新住院人数,引起社会持续关注[1]-[2]。据有关调查显示,该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开展认知干预,可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得到提升,使其不良行为得到改善,有效控制患者病情[3]-[4]。鉴于此,本研究共抽取98例冠心病病例,来源时间2018年4月3日—2021年3月3日,分析认知行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影响,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共抽取98例冠心病病例,来源时间2018年4月3日—2021年3月3日,含男/女病例58/40例,年龄(66.72±3.33)岁,9例病例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情绪管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活干预。
        观察组:对于患者开展一对一指导,主动与患者沟通,结合不良行为对干预次数以及时间,每位患者在住院阶段最少接受5次以上认知干预,包括:放松训练和情绪护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EXCEL2007整理数据,再导入数据至IBM spss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来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心理状态偏高,认知水平偏低,(P<0.05),见表1。

3、讨论
        据有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国内冠心病患者大部分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后期疗效受到影响[5]-[6]。而针对部分久治不愈冠心病患者调查发现,负面情绪会降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影响身心健康。胸部压迫窒息感、恶心呕吐、突感心前区疼痛属于冠心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伴随病情持续发展,患者会出现猝死或休克等风险[7]-[8]。因此,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意义重大。认知干预能够确保患者明确疾病有关知识,从而改善自我不良行为习惯,促进病情康复。建立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之下,经过基本沟通、知识领悟、身心放松等方式稳定病情[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心理状态偏高,感知水平偏低,(P<0.05)。由此说明,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无法确保患者内心负面情绪彻底根除,从而导致患者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无法彻底放松[10]。随着负面情绪的不断恶化,从而导致机体糖皮质激素上升,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发生。而认知行为干预后,患者通过放松训练方式,促使内心焦虑或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增强整体护理效果,彻底解决患者负面情绪问题,还能拓展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面[11]。
        总而言之,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通过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认知行为,同时还能够确保患者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彻底消除,值得临床持续推广并加以采用。
【参考文献】
        [1]任华.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235-235
        [2]刘冠英,蔡洵红,区秀青,陈茵茵,梁雅婷,张惠娟.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循证护理,2021,7(05):671-674.
        [3]李可心,杨秀兰,郑淑梅,周立芹,刘玉珍,高春枝,曹妩媚.冠脉搭桥不同时间节点疲劳发生率及其与情绪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23(03):212-216.
        [4]李洁,商锟鹏,卢彪.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临床分级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3):1786-1789.
        [5]纪海青,高荣玉,满辉,秦玉霞.人文关怀联合分阶段早期心理干预对急诊眼外伤患者视功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9):1274-1278.
        [6]吴喻,张兰凤,陈建群,严学峰,戴琴.互联网联合居家照顾模式在高龄慢性病老年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9):33-35.
        [7]王亚楠.结构式家庭疗法在改善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不良心脏事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5):40-42.
        [8]刘俊飞,任建明,孟宪磊.合并抑郁、焦虑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02):279-282.
        [9]赵彩杰,王建辉,于淼,王伟平,陈长香,赵友华,吴黎明,董建秀.河北省冠心病患者远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08):1444-1447+1456.
        [10]颜廷翠,王艺静.延伸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6):126-129+141.
        [11]廖滨,郑礼帆.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GQOL1-74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6):145-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