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建议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徐晶
[导读] 分析研究冠心病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实施深静脉置管引发的并发症差异,同时给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徐晶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实施深静脉置管引发的并发症差异,同时给出相应的护理建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且实施深静脉直观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160例研究对象按照病房不同分为两组,其中,80例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组成了普通病房组,另外80例患者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组成了监护病房组。围绕两组研究对象的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监护病房组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19.89%)、感染(20.47%)、血栓形成(14.12%)、导管阻塞(5.09%)、意外脱落(11.42%),普通并房组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17.24%)、感染(10.65%)、血栓形成(6.27%)、导管阻塞(6.17%)、意外脱落(3.25%),监护病房组的与普通并房组相比,感染率、血栓形成率、发生意外脱落的几率更高,p<0.05。结论:与普通并房组相比,监护病房组的护理工作者要重视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重点预防感染及血栓的形成、定期对导管位置进行检查,有效预防导管的意外脱落。
        关键词:冠心病;深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建议
        引言:通过分析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发现,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心血管类疾病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重症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处于逐年升高的一个状态。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设置了专门救治重症冠心病的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设置及应用,显著提升了医疗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降低了重症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发生率。在治疗护理重症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深静脉置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输液工作量,同时也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深静脉置管的实施与应用,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刺点渗血、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意外脱落等并发症。为了提高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及时分析总结导致冠心病监护病房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风险发生的护理策略,尽可能的减少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将对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且实施深静脉直观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研究冠心病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实施深静脉置管引发的并发症差异,同时给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且实施深静脉直观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160例研究对象按照病房不同分为两组,其中,80例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组成了普通病房组,另外80例患者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组成了监护病房组。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普通病房组的男女比例为41∶39,平均年龄为(55.52±5.13)岁;监护病房组的男女比例为43∶37,平均年龄为(56.54±6.15)岁;对比两组患者在婚姻状况、接受教育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等一般资料后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为了确保研究资料的可比性,从医院病历系统中通过随机抽样法来对所有入组病例进行选择。

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相似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监护病房组收治的重症患者数量要多于普通病房组,监护病房组与普通病房组收治重症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8.97%、46.91%,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3观察指标
         围绕两组研究对象的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
        2结果
         监护病房组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19.89%)、感染(20.47%)、血栓形成(14.12%)、导管阻塞(5.09%)、意外脱落(11.42%),普通并房组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17.24%)、感染(10.65%)、血栓形成(6.27%)、导管阻塞(6.17%)、意外脱落(3.25%),监护病房组的与普通并房组相比,感染率、血栓形成率、发生意外脱落的几率更高,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建立,使得越来越多的重症心血管病患者得到了更好地医治。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应用,不仅对医疗资源的分配进行了优化,更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深静脉置管是冠心病重症患者最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深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深静脉置管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血栓形成、感染、导管脱落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病房组患者因深静脉置管而导致血栓形成的几率更高,其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冠心病重症患者的活动量非常少,其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当血管内容受到损伤后,机体将会自动启动凝血机制;二是护理人员的封管操作不规范,或者某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导致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导致凝血机制启动,堵塞血管等。基于此,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应给与常规抗凝治疗,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使用肝素钠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操作,指导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监护病房组更易发生深静脉置管相关的感染,其原因主要在于深静脉置管穿刺及维护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来进行操作。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在置管穿刺过程中及置管后的维护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必要时静脉输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的发生及发展。监护病房组发生导管脱落的几率更高,这与监护病房内患者的意识情况以及患者肢体活动无法得到自主控制等因素有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定期对导管位置进行检查,给予预防性护理。
         总之,监护病房组的护理工作者要重视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重点预防感染及血栓的形成、定期对导管位置进行检查,有效预防导管的意外脱落。
        参考文献:
[1]吴佳敏.深静脉置管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47+152.
[2]秦舟.两种护理维护方法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10):157.
[3]李姗.深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心理月刊,2019,14(22):37-38.
[4]苏彬凤.冠心病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建议[J].吉林医学,2019,40(02):400-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