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抢救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张兰妹, 佘勘然, 刘晓玲,
[导读] 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张兰妹, 佘勘然, 刘晓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地研究观察对象,共计82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1)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1)行急诊护理路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分诊时间、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82.93%(34/41),差异显著(P<0.05,=4.986)。结论: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抢救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死亡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坏死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1]。该病症病情发展快,且起病急,患者常常存在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该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减少时间浪费,给予患者更多宝贵抢救时间[2]。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探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相关批文,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共计82例。入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8.62±4.38)岁。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58.94±4.36)岁。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资料并比较,差异甚小,P>0.05,研究可进展。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体征检测、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只要用药等等。
        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急诊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需接受专业培训,进一步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疾病及相关护理能力。(2)护理人员需在5min内完成给氧、静脉通道建立,在3min完成血压、血氧测量,在10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测,同时安排医护人员送患者进入导管室,协助进行相关抢救。(3)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通知医生及时进行初步诊断,针对性进行有效护理,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抢救时间。(4)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建立绿色通道,减少时间浪费,先抢救后挂号。同时,应协助准备诶抢救所需物品与衣物。(5)抢救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小组成员需对患者的病情及情绪进行密切观察,监护时间可由8h延长为12h,轮流监护,优化程序,确保在任何时间段内都能够实现快速急救。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情况与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软件SPSS22.0,计量资料表示用(±s),检验用t;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用。
        2 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分诊时间、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是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细如表1:

        2.2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6%(40/41),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2.93%(34/41),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98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是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重体力活动等原因诱发的,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急诊抢救工作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优质高效的急诊抢救工作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十分重要[3]。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急救护理工作十分重视。本次研究中,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选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过程进行干预,旨在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对分诊时间、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均是观察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针对性展开护理工作,制定出科学护理路径表,使抢救过程得到优化,进而有效缩短个环节时间,减少时间浪费,使得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抢救过程中,使用急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提升各护理环节效率与质量,缩短抢救时间,使得抢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具有更高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沛兰, 温冬娣, 尹冬梅.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4):166-167.
        [2]刘爱军, 刘颖.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09):159-160.
[3]吴少珠, 周宇麒, 张苍,等.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新医学, 2019, 050(008):593-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