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王小贤
[导读]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
        王小贤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手术室 北京1000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患儿总计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一组42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行围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愈合率均为100.00%,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侧和双侧手术用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围术期护理;价值分析
前言
        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先天性障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一旦发病基本无治愈的可能[1],只有经过手术处理才能痊愈。目前在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腹腔镜手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微创手术所具有的无创性特征以及安全性高优势,且术后恢复快,得到了家属的认可[2],且在临床展开了大量应用。因手术具有的创伤性,所以积极的护理模式对临床患儿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共计纳入,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患儿8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
        研究组中: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区间1.5—8岁,平均年龄(9.20±0.97)岁;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4例,年龄区间1.5—8岁,平均年龄(9.19±0.9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签订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满足手术指征;②经临床确诊为腹股沟疝。排除标准:①多次腹部史;②肠管切除;③术中转开腹。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术前常规指导,禁食处理,术后定期锻炼。
        研究组行围术期干预:术前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围术期护理的具体方法,对疝气较大、腹压高、有便秘史的患儿术前24小时进行肠道准备[3],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术前碘伏消毒术野;术中保持室内温度在25摄氏度,应用保温毯保持患儿体温的恒定。术后头部下方垫软枕,保持低半卧位,腿部下方垫软枕,开展早期活动;手术当日等麻醉清醒后,保持平卧位,在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头部偏向于一侧,进行心电监护,6小时内每间隔一小时测定血压[4],脉搏以及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同时及早观察是否存在出血的情况,低流量吸氧进行4-6小时,从而提升动脉血氧分压,促进C02排出,防止因人工C02气腹所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同时测定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术后还应及时记录腹部体征是否出现压痛和反跳痛。确定是否存在腹腔脏器损伤,如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84例患者数据均纳入Excel 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计算,对符合常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达,执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执行卡方检验。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
        表1:两组愈合率均为100.00%,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侧和双侧手术用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目前腹外疝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下,手术效果逐渐改良且成功率较高[5]。但是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下,常规护理模式过于死板,只是关注手术的恢复情况,忽略了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围术期护理模式的实施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6]。
        有相关研究证实,护理的质量决定了患儿手术安全以及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研究证实,两组愈合率均为100.00%,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侧和双侧手术用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证实,在围术期护理模式的应用阶段,围术期护理模式对护理流程进一步优化[7],护理人员通过将手术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护理路径。且本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说明围术期护理实施阶段,责任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术前、术中和术后干预,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8]。
        综合上述结论,围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室中,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安全,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晓青,杨广承.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小儿活动拉钩与下腹壁小切口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河北医学,2019,25(11):1843-1846.
[2] 葛月兰.健康管理联合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儿术后VAS评分、儿童QOL评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8):1380-1382.
[3] 欧阳辉旺,王正坤,谢威.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13):2064-2066.
[4] 陈慧萍,蔡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与护理 ——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9,38(5):后插6-后插7.
[5] 刘颖.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6):1535-1538.
[6] 蒋建中,覃道锐.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处理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阴囊肿胀的预防效果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3):445-448.
[7] 吴云,金啸,叶松.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8,37(8):973-976.
[8] 魏会霞,王贤裕.连续与间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作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1):7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