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娜
无锡市康复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中抗痉挛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5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等量随机电脑法分组,常规护理(对照组27例)和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观察组27例),对比两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要重视。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抗痉挛体位摆放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疾病出现的原因为脑部供血出现障碍,导致脑部组织出现坏死或者软化,进而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出现偏瘫或者意识障碍[1]。从临床治疗来看,越来越重视早期康复锻炼,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早期康复锻炼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护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减轻肢体痉挛的情况,降低偏瘫出现的可能性。其中抗痉挛体位摆放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能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本试验主要分析抗痉挛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资料为选取54例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根据等量随机电脑法将其分组,每组27例,患者资料: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6:11,年龄上限76岁,下限43岁,年龄均值为(53.2±2.5)岁;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5:12,年龄上限75岁,下限45岁,年龄均值为(53.1±2.7)岁。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标准:医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对于本次试验知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精神存在异常;资料缺失。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电刺激,床上训练,对患者的关节等部位进行按摩;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点宣教,提升患者的认知程度。
观察组抗痉挛体位摆放康复护理[2]:(1)仰卧位:肩部上抬,肩部下放置软枕,上肢稍向外伸展,肘部和腕关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下肢髋部和大腿下放置软枕,前挺状态,大腿稍向内夹紧,膝关节微曲,踝部为90度,脚尖向上。(2)健侧卧位。患侧在健侧上方,头部放置软垫,肩部、肘、腕、指关节放在软枕上,患侧腿部向内微曲,膝部自然弯曲,踝关节90度,健腿自然摆放。(3)患侧卧位,肩部向前伸直,肘部弯曲,前臂向后展,手指分开,掌面朝向上方,健侧腿部作为支撑,患腿在后,间隔两小时,辅助患者翻身,并对背部进行轻拍。(4)床上坐位,髋关节屈伸90度,脊柱向前伸展,将床摇起90度,在患者背部放置软垫。(5)告知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积极意义,提升患者对其重视程度,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良肢位标准进行操作,并做好良肢位的摆放宣教工作。
1.3评价标准
在护理中,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关节疼痛、足内翻、肌肉痉挛,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脑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满分为4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越高。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x2)检验,(±s)为计量资料,检验值t。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该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威胁较大,而且脑卒中疾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其中常见的有肢体障碍、偏瘫、言语不清等,对患者的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针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康复工作,改善患者的肌肉状况,减少痉挛情况的出现,降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3]。在早期康复护理中,正确的体位摆放非常重要,在开展中,能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建立更正常的运动模式,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具有应用优势,能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抗痉挛体位摆放是在近些年出现的新型康复治疗体位,目的是减少身体痉挛情况的出现,在早期能尽快发现分离运动,并对患者的肩部关节进行保护,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对患者的运动神经元进行刺激,避免出现瘫痪的情况,在训练中,能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指导,减少弯曲的出现,还能减少下肢出现痉挛的情况,减少关节变形出现的情况,避免关节出现僵直,在锻炼中,能让患者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对休眠的脑部细胞进行相应的刺激,加快脑部功能的重建速度,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关节以及身体功能。在早期开展体位护理,能改善肌肉的状况,防止长期处在收缩的状态下。当然,在康复锻炼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指导、辅助、宣教等工作,并进行相应的监督,提升患者的执行力,而且在患者出院之后,也要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护理,嘱咐家属的参与,让患者每天进行运动康复锻炼,逐渐恢复身体素质,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说,抗痉挛体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要重视。
【参考文献】
[1]吴丹. 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0):233-233.
[2]李凤花, 赵友兰, 张世英,等.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26):37-38.
[3]周小萍, 夏贵凤, 孟露,等.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应用探究[J]. 贵州医药, 2019, 43(10):1633-1634.
[4]王芳, 徐卿, 蒋骏,等.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 河北医药, 2018, 40(15):239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