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俏
武汉市第五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430050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肝胆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细节管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48%>78.26%,χ2=4.38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17.39%,χ2=4.03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的治疗恢复穷建,精细化进行管道护理管理,应用细节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细节管理措施;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
肝胆外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根据术后引流的需要,留置各类管道。术后恢复期间,应该重点加强管道护理管理,保障引流通畅的同时,需要警惕自行拔管、管道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深入到管道护理管理工作中,寻找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该过程中,应该从细节入手,以预防不良事件为目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肝胆外科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其术后的良好恢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92例肝胆外科患者。研究方法:分组对照(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女=25/21,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5.67±7.92)岁。对照组:男/女=27/19,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20±9.14)岁。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体征状态,检查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量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和引流袋。妥善固定管道,患者术后活动时,需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其发生弯折、扭曲、脱落等情况。定时急性管道的挤压,注意控制力度,有助于维持引流通畅,避免发生堵塞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症予以处理。
观察组(细节管理措施):基于常规护理管理(同对照组),应用细节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风险识别与评估: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结合自行拔管、管道堵塞、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该过程中,能够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判断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对各类管道发生脱落、堵塞等不良事件的风险进行分级。然后根据风险程度,分级实施管理措施。风险程度越高,则需要增加巡视、检查的频率,便于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尽早的予以处理。
②应用管道标识:规范化的进行管道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管道,应用相应的标识,一般用颜色进行区分,更加直观、清晰,方便进行管理。同时在标识上注明置入长度、日期等信息。
③正确固定管道:不同类型的管道,需要采取正确的固定方法,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降低管道脱落的风险。固定胃肠减压管、鼻饲管的过程中,采用双固法,应用强力胶布的同时,并采取棉绳双套结的方式。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则应用无菌敷贴、胶布进行固定。
④康复指导和风险教育:加强对肝胆外科患者的康复指导,说明留置引流管的目的,强调管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让患者具体了解各类不良事件,明确其危害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并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加强自我护理。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jpg)
3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的管道护理管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加强对各类风险因素的防控。由于管道护理管理不到位,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自行拔管、管道堵塞、感染等不良事件,会极大妨碍其术后康复进程,增加其身心痛苦。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强化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并从细节入手,提高护理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通过风险评估,判断各类导管是否存在隐患,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检查引流管流畅度,确认引流液性状,针对其异常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应用管道标识,便于对不同类型管道进行管理,采取相应的固定方法。加强康复指导和风险教育,提高患者对于风险事件的警惕性,自觉配合护理工作,掌握基本的自我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2]。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管道护理的精细化程度,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术后恢复期间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淑叶.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5):68+67.
[2]潘三妹.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2):112.
第一作者 张俏1991.10 女 汉族 籍贯湖北黄冈 学历 本科 现有职称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