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杨敏
[导读] 研究在产科管理中实施优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杨敏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 绵阳 6219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产科管理中实施优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熟练程度及拔针手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管理中应用优质管理能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产科管理;优质管理;医院管理;护理服务
        产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产妇顺利分娩,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1]。随着产科就诊人数的增加,医院越来越重视产科管理,并不断完善管理技术,降低疾病对产妇身心健康的损害,提升分娩质量。在产科管理中使用的常规管理已不适应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故亟需升华管理理念,拓展管理途径,为产妇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提升产妇的就医感受。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在产科管理中实施优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最大3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5.64±3.14)岁。试验组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25.79±3.46)岁。两组年龄及科室类型等临床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协助产妇办理入院,熟悉住院环境及相关规则。②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及血糖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③每间隔4h测量1次胎心,同时观察宫缩情况。每日坚持按摩子宫,观察排尿及阴道流血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等。
1.2.2试验组
        试验组实施产科优质管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入院优质管理。产妇缺乏对住院制度的了解,易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导致心情变差,此时需予以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②卫生优质管理。每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病室消毒,减少空气中病菌的残留,同时每日更换床上用品,避免皮肤感染。③操作优质管理。由于每位产妇病情状况及护理需求不同,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和流程,提升整体舒适感。④沟通优质管理。在陌生环境中,产妇会出现紧张感,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询问治疗后的身体状况、日常需求等,在了解其病情的同时,尽量满足其生活需求,让产妇感受到关心和照顾。⑤治疗优质管理。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少产妇存在主诉不完全,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产妇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分娩后应根据每日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制订风险预防方案,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升术后康复效果。同时,还应与家属多沟通,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引导产妇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及感受,为护理工作提供帮助。⑥出院优质管理。产妇在出院后易出现阴道流血等并发症,故应重视出院优质管理,改善转归。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治疗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告知产妇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保障护理工作的延续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在出院前让产妇单独填写,满分为100分。评判标准:80分≤得分≤100分为满意,60分≤得分≤79分为一般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病房管理(9.01±0.61)分,对照组病房管理(7.61±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8,P=0.001);试验组服务态度(9.31±0.66)分,对照组服务态度(8.1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6,P=0.001);试验组熟练程度(9.23±0.60)分,对照组熟练程度(8.03±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3,P=0.001);试验组拔针手法(9.13±0.50)分,对照组拔针手法(8.13±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1,P=0.00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产后出血2例、脐带脱垂1例、产后抑郁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产后出血4例、脐带脱垂3例、产后抑郁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10/40)。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05)。
3讨论
        产科主要是为妊娠期女性提供检查、治疗的科室,由于产妇较为特殊,且涉及环节众多,故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给医院和产妇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随着分娩人数的增加,给产科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提升管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已成为当前产科亟需解决的问题。产科常规管理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系统性管理流程,导致护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在管理过程中更关注疾病,并未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使得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随着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质量也需不断提升,常规管理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求,故应不断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为产妇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服务,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提升其就医感受,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优质管理是指优化护理服务中的每项优质,转变传统护理服务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产妇感受到被关怀、被照顾,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
在入院阶段,不少产妇及家属缺乏对住院规则制度的了解,导致意外事故频发,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带领产妇及家属熟悉住院环境、规章制度等,使其了解住院环境[7]。此外,病情易受病菌、心理状态的影响,故应保持病室干净整洁,减少病室病菌数,控制感染。同时,多与产妇沟通,准确掌握其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有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便秘等产妇在妊娠阶段会保留部分意见,在主诉不完全的情况下,易导致体内病理改变,故应加强治疗优质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提升治愈率。在出院后,加强健康宣教,强调自我护理技巧,有助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嘱产妇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有助于避免病情反复加重。由此可见,产科优质管理囊括了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整个环节,使每个环节更具体化,让护理服务更全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熟练程度及拔针手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产科管理中应用优质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具优势。究其原因为在优质管理中优化了每个环节,能有效消除患者的内心恐惧,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故治疗依从性更高。此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分娩结局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还发现,少部分产妇对该管理方法不满意,故临床应不断完善护理中存在问题,找出解决对策,提升护理满意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产科管理中应用优质管理能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荣娣.优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103-105.
[2]郑淑香,邓肖莲,贺乐.优质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158-160.
[3]蔡淑丹.优质管理措施在妇产科中对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医患纠纷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290-3292.
[4]江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优质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58-3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