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杨静
[导读]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静
        泸州市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6464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组)和循证护理组(循证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循证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降低疾病复发率,加快患者康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常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如治疗不及时会引发较重后果。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病程,加快患者康复[1],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我院对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观察对象为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组)和循证护理组(循证组)各46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13±4.13)岁,病程1~4d,平均病程(2.10±0.64)d;循证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3~56岁,平均年龄(62.46±4.74)岁,病程1~3d,平均病程(2.23±0.70)d,两组资料平衡性良好(P>0.05)。
        1.2护理措施
        常规组患者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治疗等相关心内科护理干预。循证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一)循证问题:首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的责任医生、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组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详见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如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低、休养环境较差、常见并发症等。(二)循证支持:明确循证护理的各类问题后确立关键词,并通过计算机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对循证问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病情制定循证护理计划。(三)循证实施: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且波动十分剧烈,会加重患者的心律失常;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负面情绪的危害,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说明治疗规划、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配合度。②健康教育:使用简单的语言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③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的休养环境,注意开窗通风,减少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的探访时间,防范不相干人员随意进出病房,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及休息。④病情监测及并发症预防: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与护理工作,对患者生命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心悸、气促、头晕等心律失常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低氧血症,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积极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及康复效果。
        1.4数据处理
        患者临床资料及研究结果涉及的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定数资料使用百分比描述,采用2检验,95%为可信区间。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循证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多数会伴发心律失常,虽然心律失常通过治疗能够得到缓解,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治疗负担,临床上通过规范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循证护理方法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与传统护理方式比较,循证护理并非运用护理人员的经验对患者进行干预,而是通过检测患者病情,对已经产生的问题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探讨,通过搜寻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能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2],使患者的正当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不仅能够通过护理效率,防治病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3]。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在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可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白洪娣.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v.16(01):272-273.
        [2]李华, 李思静, 钟敏.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01):117-118.
[3]火敏, Huo, Min,等.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 大医生, 2017, 06(v.2;No.7):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