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壹之
山西省人民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0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减少胃肠道术后切口感染。方法 208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1%;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7%;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胃肠道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减低切口感染率,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胃肠道;切口感染;
引言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胃肠道疾病术后,可因切口延期愈合而影响预后,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术前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到病房阅读病历,并与主管医师和护士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和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术前良好睡眠与严格禁食水的重要性等,要求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d沐浴、更换衣物。
(2)改进术区消毒:术区要求皮肤消毒面积必须超过切口周围15-20cm,不可存在盲区。并使用3M皮肤保护膜;打开腹腔后立即应用全层保护器和洁净袋保护切口,预防细菌、粪便及消化液等污染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在胃肠道切开前在切开周围使用保护垫保护切口;胃肠道断端吻合前使用碘伏消毒液代替医用乙醇进行严格消毒;关腹腔前医师及时更换手套;缝合后的切口应使用吸附性较强的敷料敷盖[1]。
(3)碘伏消毒液冲洗:腹膜缝合完毕后使用50~150ml碘伏消毒液冲洗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和肌层,必要时可浸泡切口1~2min,吸尽后再切口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采用干纱布拭净,缝合肌层后,再次使用碘伏消毒液与生理盐水冲洗皮肤与皮下组织,然后逐层缝合。
(4)加强手术室管理:非急诊手术排序必须严格遵循先清洁、后污染的原则,对于连台手术者,两台手术间必须间隔>30min,此期间对手术间进行严格的空气和表面消毒,特殊感染患者用含氯消毒剂拖地并擦拭物体表面,并开启层流自净。
(5)规范和督促无菌操作:由巡回护士负责监督医护人员的洗手质量,手术医师穿好手术衣后只能在无菌区域内活动、触及无菌物品;切皮使用过的刀片与器械不可继续使用,若术中手套撕破或被锐器刺破均应立即更换,且锐器也不继续使用;术中不可于术者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且将超过手术床边缘以下的器械、物品视为污染物,不可继续使用。
1.3切口愈合
标准术后切口无不良反应为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欠佳,出现血肿、积液、皮肤坏死等,但未化脓者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口引流者为丙级愈合。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胃肠道内菌群较多,手术切口均为Ⅱ类或Ⅲ类切口,因此胃肠道疾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文献报道,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9.00%~26.00%,是普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亦是医院感染的常见因素,约占医院感染的14.80%,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虽然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但研究认为其发生和手术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空气、患者、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手术器械和用品等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细菌来源,其中患者因素约占50.00%。因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严格执行术区消毒规范、优化医护人员洗手方式、强化手术器械的灭菌等环节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尤为重要。
术后切口感染必须存在细菌源、细菌传播的载体和细菌进入切口引起感染的机会,因此本研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术前通过护士访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概率;通过术前访视加强与患者沟通,指导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d洗澡清洁皮肤,减少皮肤和胃肠道内细菌,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加强手术室空气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先清洁后污染的手术顺序,并在两台手术间做好空气和表面消毒工作;改进医护人员的洗手方法,使用皮肤保护膜、切口全层保护器和洁净袋等保护切口预防术后感染,胃肠道吻合时严格消毒,缝合切口前使用碘伏消毒液+生理盐水多次冲洗,缝合后使用吸附力强的敷料覆盖切口,并及时更换。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做到清除细菌源、切断细菌进入切口的途径,以降低切口感染率[2]。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综上所述,手术室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有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0%的规定。可能受本院病例分布影响,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的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免疫力低下;病种腹股沟疝占多数,用人工植入物的比例较大。Ⅰ类切口联合用药预防感染11例,不符合Ⅰ类切口不用联合用药的要求。Ⅰ类切口联合用药的结果,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还会破坏人体内原有定植菌的平衡状态,大量杀灭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繁殖,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及耐药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适用于Ⅱ、Ⅲ类手术切口,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本调查中Ⅱ、Ⅲ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均为100.0%,其中联合用药占90.9%。
参考文献
[1]薛鹏军, 杨叶叶, 刘雄涛,等. 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J]. 健康之友 2020年8期, 243页, 2020.
[2]周博, 贺欣欣.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011):94-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