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如何治疗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王国芳
[导读]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王国芳
        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37000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称夏季腹泻,二是发生在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不同时期出现的腹泻的病原、症状都有所不同。腹泻分为急性腹泻(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到2月),慢性腹泻(2月以上)。1992年全国有关专家制定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分案》使我国腹泻病的控制进入新时期。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1992年前我国旧治疗方法包括:①禁食;②过多应用静脉输液;③滥用抗生素。现在认为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应予改变。1992 年确立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继续饮食;②预防脱水;③纠正脱水;④合理用药。
        1.脱水对患儿有危险,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及时纠正,以防病情向严重化发展。
        (1)腹泻而无脱水的患儿,可在家庭治疗,
        1)腹泻一开始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建议选用以下液体任何一种:A.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一斤装酒瓶1瓶)+细盐1.75g(一瓶啤酒盖的1/2) ,随时口服。预防脱水:40ml/kg;也可治疗轻~中度脱水:60 ~ 80ml/kg,4~6小时分次饮完,以后可以继续服用,能喝多少给多少。不禁食继续喂养。B.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每腹泻一次给ORS液50-100ml,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
        2)给患儿足够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可进平时习惯的饮食,只要有食欲可鼓励其进食。腹泻儿禁食是有害的。不用担心饮食不能被消化吸收。实验证明吃进去的饮食大部分可被吸收。
        3)补锌 急性腹泻的小儿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小于6个月的的婴儿,每天补锌10毫克,6个月以上的小儿,每天补锌20毫克,一般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4)密切观察病情:如果患儿在治疗三天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即应该去看医生:①腹泻次数和量增加;②频繁呕吐;③明显口渴;④不能正常饮食;⑤发热;⑥大便带血。
        (2)腹泻伴中到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2.药物治疗
        急性水样便腹泻患儿(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患儿可以自愈。采用中药或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可加快痊愈。对中毒症状较重的患儿,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如疑似霍乱采用诺氟沙星(氟哌酸)或多西环素治疗。黏液、脓血便患儿(约占30% )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选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用药48 -72小时,病情未见好转估计有耐药,再考虑更换另外一种抗菌药物。
        二、迁延与慢性腹泻的治疗   
        迁延与慢性腹泻患儿宜到医院治疗。
        1.液体疗法  积极做好液体疗法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营养治疗  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因此继续饮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禁食是有害的。
        (1) 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儿应调整饮食,6个月以下小婴儿,用牛奶或配方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由少量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证足够的热量。6个月以上的幼儿可用已习惯的日常饮食,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但需由少到多。
        (3)要素饮食:主要由葡萄糖(或多聚糖)、中链脂肪酸及氨基酸或蛋白水解物组成,这种饮食基本不需要经消化即能在小肠上部被吸收。有报告对治疗慢性腹泻有效。
        (4)静脉营养: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应加支持疗法。有条件单位可采用静脉营养。
        3.药物疗法①抗菌药物应慎用,仅用于分离出有特异病原的患儿,并要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②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锌,维生素A、C、B、B12和叶酸。同时给予微生态疗法。③肠黏膜保护剂:如双八面体蒙托石粉(思密达) ,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强肠黏膜屏障作用,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促进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减少分泌功能。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毒性或产毒素细菌性)及迁延性腹泻,对难治型腹泻有的有效,有的则无效。④微生态制剂:目的在于补充肠道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即时止泻效果并不好,急性腹泻不要作为常规应用,适用于迁延与慢性腹泻伴有明显肠道菌群紊乱的患儿。
        4.微生态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可与中药同时应用。
        其中双歧杆菌(为肠道微生态的主要菌种)制剂,应列为优选。这些制剂一定要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没有活菌的制剂是无效的。
        5.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
        (1)食饵性腹泻:调整饮食,适当护理。人工喂养的患儿开始时应给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可用等量的米汤、稀释牛奶或奶制品,喂养2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喂养。儿童及成人则宜食米粥、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2天后恢复到正常饮食。对乳糖不耐受者宜采取去乳糖饮食,可采用豆浆或发酵酸奶。
        (2)症状性腹泻:积极治疗全身性原发病是关键。一般治疗包括:①给服更多液体以预防脱水:②有了脱水要及时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按患儿月龄或年龄给于适当的乳类喂养及固体饮食,必要时,适当的营养支持;④合理用药。
        (3)糖源性腹泻:少数是由于先天性乳糖酶就乏,多数是由于急性肠炎时较大面积地损伤了小肠微绒毛,造成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缺乏,吃进去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在肠内形成高渗物质,引起渗透性腹泻,使腹泻迁延。此时采用去乳糖饮食,患儿可以很快治愈。去乳糖饮食:有去乳糖奶粉或去乳糖豆奶粉;简易的方法是采用豆浆喂养,100ml豆浆加葡萄糖5-10g,代替牛奶或母乳喂养。
        (4)过敏性腹泻:有些患儿在应用无双糖饮食后腹泻仍不改善,需要考虑蛋白过敏,改用其他种含蛋白饮食。
        结论:总之,治疗小儿腹泻,首先要判断是急性腹泻还是慢性腹泻,再决定治疗方案,不要立即使用抗生素,要看过医生后遵循医嘱服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若病情加重导致脱水状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先口服后静脉补液,注意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不同的症状要区别对待。因食物过敏引起腹泻的小儿,应该查明过敏源,今后饮食中避免再食入此食物。当小儿出现腹泻时,不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有些药物服用后可以导致患儿便秘,便秘超过3天以后要咨询医生看此药物是否要继续服用。要尽量母乳喂养,这样可以降低小儿患病率,饮食要规律,避免出现因饮食造成的腹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