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朱琪
[导读] 随着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本文综述了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常见的问题,然后重点对心理护理进行深入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朱琪
        无锡市东港镇卫生院 江苏省无锡市214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本文综述了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常见的问题,然后重点对心理护理进行深入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心理护理
        糖尿病属于心血管类疾病,该病分为I型和II型两大类;其中II型糖尿病的占比较高,由于此病无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所以治疗方案只能以控制血糖为主,疗程极其漫长[1]。在现代治疗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除了参考血糖指标的控制外,还需要考量患者生活质量是否提升,心理情绪是否得到改善。因此在护理方面,不能单纯只以护理疾病为主,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患者内心,这也是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研究的背景。
1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1情绪障碍
        很多社区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症状,尤其抑郁症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广泛。在孙琴琴[2]等人的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大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同时也指出,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3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而10%抑郁症状极其严重。国外也有一项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具有抑郁症倾向的患者占比大约为29%~38%,约为正常人群的3~5倍。由此可见,情绪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项症状。具体分析时发现,他们出现这些情绪障碍的原因往往是对远期并发症的担忧以及对食物的关注,同样也有自身无法接受已患糖尿病的事实。
1.2生存质量
        在近年来,对于慢性病的研究中,将生存质量纳入康复评价标准。一般而言,在医学上将生存质量规划为躯体、主观、自觉三大症状。王璐[3]等人在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和同龄同性别健康者相比,生存质量较差,情感、躯体等方面容易发生诸多问题。由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难以得到有效支持。总体来看,糖尿病患者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相较于健康者而言,质量堪忧。
2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研究
2.1一般心理护理
        在慢性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已成为国内外护理学研究的重点所在。虽然从我国发展来看,心理学研究的起步较晚,但是在整体护理模式和全面健康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护理人员已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4]。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评估主要从人际关系、沟通技能等方面着手评价,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在展开心理护理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因为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和基础,进一步方能采取支持性的心理护理,通过共情、倾诉、解释、保证、指导等,使患者充分感知到被尊重,建立治疗信心。


2.2特殊心理护理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特殊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护理方面,选择一般心理护理时收效甚微,此时可以选择特殊心理护理技术,例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等。在于颖[5]等人的研究中发现,研究组选择认知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最终研究组的负性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还有肌肉松弛方法,一方面促使糖尿病患者代谢得到良好控制,同时也有利于放松其身心。陈燕语[6]等人采取合理情绪疗法,主要以集体心理疗法为主,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产生了积极改变作用;其中集体心理疗法包括团体情感支持、正性体验的感染、负性认知的克服等。由此可见,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选择之初必须基于患者的个人情况,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3中医护理
        在中医学中强调重视患者心理,糖尿病患者在中医心理干预中属于一项待开发的新领域,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护理措施主要从情志护理着手。王黎[7]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选择中医情志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显著,而且这一方式无毒副反应,具有心理保健功能。张先庚[8]等人则提出中医学中“抑情顺理”法,确保患者对自身的负性情绪有充分认知,然后使其在治疗过程中端正治疗心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也有学者提出,在进行中医糖尿病护理时,可以联合传统健身运动——八段锦进行干预,对其身心的优化效果明显。综上可以看出,在中医心理干预中,对于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有极大程度的缓解,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满意度,在治疗过程中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小结
        社区糖尿病患者在采取心理护理时,考虑到此类患者自身心理的问题十分复杂,而且每种心理干预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选择之初必须基于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选择,否则其局限性在长期应用时便会彰显,甚至背离心理护理的客观实际。这也提示着,选择心理护理时,应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重新定义,进行综合性选择,方能体现出有效性。就当前来看,目前很多心理护理已不再固守于某一学派的观点,而是积极采纳了多元治疗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后续也仍需在多元化方面加强探索,从而丰富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路长安,王健,罗金兵,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尿白蛋白水平变化的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8):2275-2280.
[2]孙琴琴,夏引芳,韩玉琴.糖尿病患者人工智能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05):396-401.
[3]王璐,鲍金雷,孙博伦等.压力接种训练对改善社区留守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20,v.35(21):98-101.
[4]沈宇峰.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v.49(08):114-116.
[5]于颖、朱玉琴、王燕、朱颖逸、吕伟波.渐进性抗阻训练对糖尿病患者防治肌少症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v.35(22):48-52.
[6]陈燕语,王双,朱欢,等.衰弱及认知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12):1062-1064.
[7]王黎,梁娉娉,张凤,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调查及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v.20(19):150-154.
[8]张先庚, 李燕, 张夏梦,等. 正念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血糖和抑郁水平的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 v.15;No.70(03):74-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