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宁 石纪开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的产物,这种工业化的建筑建设方式机械化程度高,构件加工过程都安排在预制加工厂,现场湿作业大为减少,施工成本降低,工期大为缩短,符合国家环保发展要求,建筑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因此国家和建筑行业都在大力推行,而基于EPC管理模式的装配式建筑是当下一大发展趋势和创新,它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总承包单位作为全面的负责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资源,系统地协调组织内部的工作,对各阶段进行高效的管理,使各部门、各专业队伍的工作合理交叉与融合,从而加快工程进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模式
1应用优势
1.1 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高度组织化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EPC模式,工程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由全部交由EPC工程总承包方完成,而投资建设方只需与其签订总承包合同,明确项目的预期目标和交付标准等工程建设要求,因此总承包方需要以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为管控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工程项目参与各方进行系统化的统筹协调管理,将工程施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可以依据建筑施工的质量、设计、构件生产、装配过程等制定一体化的设计、制造和装配方案,并系统配置各项施工资源,进行组织策划,促使工程建设参与方的高度融合,在明确各个部门的生产责任的基础上,以整体管理目标方向实现建筑施工的设计、构件的生产等一体化的管理,通过逐步实现各自系统的管理小目标来促成工程建设的高度组织化,提高装配工程的施工效率,达成预期总目标。
1.2 有利于加快装配式建筑施工进程
EPC模式下各方工作均在统一的管控体系内开展,设计、制造、装配、采购各环节的交流程度更高,信息分享更为通畅,由于各项工作能够合理穿插、深度融合,工作顺序转变为叠加型、融合性作业,且总承包商能够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管控,不需要等待设计方案确定就可以陆续开始陆续制定后续采购、生产、装配方案等等,如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部署采购工作,在构件的生产阶段就可以摸索现场装配方案,各个环节能够紧密配合,后续工作可前置交融,工厂和现场两个空间的部分可同步作业和流水性装配作业,可以高效完成建筑构件的生产,减少浪费,缩短整体建造时间。
1.3有利于对各项先进技术合理运用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EPC模式促进了设计、制造、装配一体化,更是体现了设计、制造、装配的技术集成性,由于更为关注对整个技术体系的升级优化,了解技术体系的生产能力,避免了只从局部某一环节研究单一技术,如现场施工阶段对构件加工技术和装配技术同样重视,会以项目的整体效益为目标提升技术体系的先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促使技术与管理创新同步高速提升,设计、生产、装配等技术协同和融合,以发挥出更大的技术优势提高建造效益。
促进全过程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当下的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并逐步大面积覆盖,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EPC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BIM技术的全过程信息共享优势,在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各参与方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海量数据信息通过系统集成并共享,实现建筑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进行科学指导和高品质的服务,促进各专业间协同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品质和效益。
2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装配式建筑仍然偏向采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
一是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由业主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商分别签订合同,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该模式的优点是参与项目的各方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用性强,有利于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之后移交业主,业主管理费较高,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变更时会引起较多索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设计单位、供货商和施工单位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现象。二是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DBB模式,容易导致设计、生产和施工各个环节脱节现象,并且一体化管理度不高,对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的需求在设计阶段不能充分考虑,信息沟通不集中,导致设计变更增多,业主协调工作量大,不符合装配式建筑通过构件工厂化生产实现设计、生产和施工一体化的特点,很难发挥装配式建筑集成的优势,不能带动装配式建筑更好发展。三是信息管理系统起步较晚,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效率低,各专业信息共享传递较差,导致各方信息传递延迟,耽误工期,影响造价。
3基于EPC总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的流程
3.1设计阶段
EPC总承包模式管理过程中,设计阶段贯穿整个项目周期,是很关键的部分,要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进行设计到采购、生产、装配施工全过程的一体化统筹。
在设计阶段要应用BIM技术,把各个专业的设计信息共享到BIM平台,实现各专业之间的技术协同,各预制构件之间的加工和安装技术协同等,总承包商负责BIM平台的运营和维护。
同时还要组织装配式施工单位以及构件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协助设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进行钢筋碰撞检查。
施工方、材料厂家、构件生产厂在构件深化设计阶段要配合设计方进行塔吊、卸料平台、施工电梯及各种临时支撑的预留预埋,将以往后期由施工单位应该解决的问题,提前至设计阶段的构件深化设计及构件生产阶段解决,将现场施工工作量和难度进一步精简。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运输、存放和装配化施工等因素,对运输通道和构件临时堆场进行设计。
设计单位要与装配式构件生产工厂共同确定预埋件定位要求,与施工单位确定外架支撑。保证各专业各环节的协同,降低不出现不良问题的机率。
3.2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较多,占据绝大部分的时间,成本消耗也飞行大,是EPC总承包商投入的高峰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EPC模式与装配式建,需要提高施工协调性,促使各部门、各专业间协同合作,通过良好的沟通配合来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同时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1)与设计单位协作,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排查施工隐患,为施工交底提供便利;(2)与采购人员进行衔接,结合施工经验,对原材料进行需求预测,为采购提供参考意见;(3)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构件吊装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应与设计、供货商探讨构件的尺寸、材料规格、定位等内容,结合采购进度和施工进度进行吊装,争取一次成功。
结论
基于EPC总承包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从项目设计、构件生产、装配式施工全过程统筹管理。该模式能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全面考虑设计、生产、装配施工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实现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的深度融合,降低建造成本,缩短工期,发挥了管理的效益,EPC总承包模式能对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琛琛.装配式建筑采用EPC模式相关问题研究[J].工程经济,2020(01):35-37.
[2]梁献超.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J.建筑经济,2020(11):73-78.
[3]刘贵文,郭攀.基于EPC的建筑工业化项目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9(0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