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脉象认识象数物波与质量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8期   作者:王茜茜 邓思达
[导读] 目的:探讨中医脉象在象数、物波和质量中的应用性。
        王茜茜   邓思达
        云南澄江市思达中医药研究所云南澄江65259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脉象在象数、物波和质量中的应用性。方法:通过资料整理分析。结果:认识到脉象原理可应用到对象数物波和质量的研究中。
        关键词:中医脉象、象数、物波、质量。
        自《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发表“《周易》象数在天文和中医学中的应用”一文后,认识到中医脉象原理可用于研究象数、物波与质量。
        脉象是二条互补、对称、流变等横2纵3的2比3构态,与生物DNA相似,其中含有深刻物理意义。在中医药外的领域发挥作用。
        1  资料方法
        1.1设A式等行星半径除自转速平方除密度除自转周期平方除常数707.8,卫星中是727.6。用所得值去除行星表面积等行星质量。
        B式等卫星与行星距离乘卫星轨道速平方除引力常数等行星质量。
        C式等卫星与行星距离乘卫星轨道速平方乘恒星质量除行星与恒星距离除行星轨道速平方等行星质量。
        
        


        D式是行星ABC三式值的平均。
        E式是与实际公布行星质量的比值
        2  结果
        2.1初步分析行星卫星与太阳11个统计资料看出计算质量与公布的相关符合性是0.997,有极高精度的相关性。
        2.2 A式中认识表面积式子和常数,对任何形状体都适用,并且在求圆球体表面积时不用π值,表面积乘半径的?后成为体积。这个常数把质量表面积体积三者联系成一体,称表体质关系。
        2.3 B式是距离速度与引力常数和质量的关系式,认识到卫星与行星距离乘轨道速平方除引力常数等行星质量。表明质量是从时空关系中产生,这是有意义的认识。
        2.4 C式是行星与恒星距离乘轨道速平方乘行星质量等卫星距离乘轨道速平方乘恒星质量。这对天文学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有用的认识。
        2.5 D式是上三式质量值的平均。
        2.6 E式是D式的平均值除公布的质量比值,从中看出有很高的精度和相关性,达到0.997。
        3  结论
        3.1“电子学前沿”中说“质量从何而来?”
列举如下:
        —质量是引力的一种“源”。
        —质量是能量的一种“源”,或者说它是动量的一种“源”。
        —质量与真空有关。
        —质量与逆时间运动的电子态有关。
        —质量与非零同位旋的存在有关。
        —质量是一种所谓电磁质量。
        —质量来源来自对称性“自发破缺”。
        3.2本文提出三个与质量相关的式子,表明质量与空间、时间、距离、速度、公转、自转等有相关性,是多因素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结果,质量不是只与任何一种因素相关。它有整体性和统一的相互作用多因素形成规律。
        3.3我们从中医理论和脉象的方法中受到启示用以研究天文学和相关学科,得出质量、时空、运动、表面积、体积、星球、电子等的任何一种物理性都是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产物,不可只用其中一项解释另一项。它们是许多因素的参加才形成,而不能孤立性的只用一种因素进行说明。
        3.4物质与物质的相互作与相互转化和存变主要作用是它们的波动性,易医学的观点认识到波的横传成象成粒,直传成数成性。象数是物波的横传与直传形成。所以波粒二象其实是物波的横传与直传。而象数有既是象又是数的二象态。物波成为象数二象的物质基础和形成的原因。
        3.5密度乘质量等体积,表面积除表质常数等质量,前者单位是克/cm3,后者是cm2/克,两者有相反的物理意义,前者是人为计算而得,后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自然形成,另外行星中自然数是707.8,而卫星中是727.6约大0.028%。这些认识能对中医药、天文、物理、易学和象数学等中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简单的表质关系式含有值得深思的规律。
        3.6计算行星质量时可简化为半径自转速平方密度自转周期平方和7.68×1020相乘而得,卫星中改为7.896×1020,单位是kg。本式中不乘密度把7.68×1020改为7.68×108所得值是行星体积,而7.896×1020改为7.896×108是卫星体积,单位是km3。
        参考文献:
        [1]王茜茜 邓思达《周易》象数在天文和中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第七卷5月14期163—164。
        [2]朱世豹编著《电子学前沿》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