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4月11期   作者:侯雅楠
[导读] 现阶段,在规划建设新农村、扩张城市时,应充分保护整个村落的环境
        侯雅楠
        天津市天勘建筑设计院 天津市300191

        摘要:现阶段,在规划建设新农村、扩张城市时,应充分保护整个村落的环境,不损害历史文化性质建筑及景观。在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积极创建景观安全格局,以延续村落文化之生命。基于此,本文从某村落为例,探讨了有关建设新农村、扩张城市安全景观格局的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规景观安全格局;城市扩张;新农村建设

        国内的农村村落属于维持国土生态体系安全、和谐社会的一大根本基础[1]。所以,在建设规划中新农村,便应注意保护整个村落环境、维系草根信仰等。同时,在扩张城市,也要注意所建立社会的和谐与满满活力,并且形成一个安全景观格局[2]。
一、村落概况
        某村落作为国内濒临消失中的典型村落之一,在某城市的边缘位置,属于水网地带的岛屿乡村,具有大量的原住居民及外来谋生者,一共占地12km2,且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该村落的农业乡土景观历来都以鱼塘而闻名于世。但是,该乡土景观却伴随村庄的消失而一步一步被摧毁,甚至在城市规划,还意欲推平整个村落并直接建设新城市区。而在展开规划研究后,则建议力争保护、整合该村落的历史文化景观,并提供给新区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二、安全景观格局分析
1、山水格局和文化生态意义
        在本村落的以往布局及设计中,“风水”意识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新的规划设计中,便需要体现这些特点[3]。根据以下准则,来评价地形、水体:生态价值:涵盖生物丰富多样性及生态再生能力;环境价值:村落水体质量;文化价值:典型“风水”意义,草根传统信仰,有机乡土农业。
        通过地图叠加手段方法,获得了本村落最具价值的水系、地形图,也就是景观生态体系安全格局[4]。基于保护本村生态体系宏观安全格局的工作,既属于保持本村景观特点及总体场所感的关键所在,又属于保护健康环境、维系完善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种保证。
2、开放空间体系与社会交流
        本村和其四周的村民常常一起聚集在一起展开节日性活动。在主要的节日,大量的人均会聚集到村落庆祝。在平日,村民们也常常聚集观看电视、吃特色早茶。以上这些活动,均一起形成了村落生命活力。在村落特定位置分布的活动场所,形成了各个开放空间层次。所以,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留下这些空间有益于村落活力的维护。
        针对以上开放空间,则可以分成3个层次:乡村、家族、邻居。其中的组成部分有佛庙、祠堂、许愿树、神坛、池塘等,并且包括了部分运动及娱乐基础设施。具体评估公共空间的准则有:影响力、可达性、活动意义、空间品质、林木质量。基于对地图叠加,可画出一张有用的安全活动公共空间格局图。基于对以上关键性空间的改善保护,有助于保留、延续村落社会活动[5]。
3、街道网络及社区联系
        在本村各家庭及人行道、小巷联系很密切。街道网络也一样和活动、宗教场联系很紧密,所以村民可很便捷地参与各种活动。这样便应保留最高使用频率类型的街道,以维系社区内部的连通性、可达性。在重新整合村落至新的城市结构后,便可基于以上街道网络、良好联系性,来延续历史场所感,并赋予新城区活力。
        当前,以上道路网络面临被开发的情况,大马路现已被规划和施工。其中的人行道也可能被拓宽,随后则会拆除路两旁的历史建筑、老房子。而村落街道联系网络也在被扩大的交通流及新建道路摧毁。
        一般通过以下的准则,来评估街道网络:联系上村落自然景观体系布局;联系上价值较高的开放空间及典型宗教建筑;整体视觉质量。

通过地图叠加技术,便可画出村落价值最大的巷道及街道,并重点加以保护完善。
4、单体及民居建筑和文化特色
        本村属于一个通过各种年代、形态、功能嵌合形成的。所以,很多建筑在延续乡村文化认同感、完整真实视觉感知上极为关键,所以便应小心判别、保护关键性建筑。以上传统建筑一般都附带院落,且仅1~2层。但新建的一些建筑则有4层或以上,且没有特色个性。
        针对重要建筑,通常按这些准则予以评价:可协调传统乡土建筑的物质形态;极具历史、文化特殊意义;质量。按地图叠加法,画出村落价值最大的民居分布图,也就是建特色筑风格安全格局图。对关键性民居的保护、完善,在整体上维系村落视觉、文化真实信极为关键。通过综合叠加单一安全景观格局,就可得到安全的综合景观格局,并决定具体的可建、不可建范围。
三、规划延续村落生命活力安全格局的战略
1、拼贴和补级
        不同于城市惯用的开发法,无需拆除整个村落,也并不属于成片保护历史文化村镇街区的模式,而通过拼贴、补缀的手段方法进行。基于以上安全景观格局体系骨架,在充分保留其真实性、完整性的条件下,融合新的景观及规划建设。也就是在“旧骨”上直接长出“新肉”,也即“返气纳骨”,进而充分维持、延续整个村落的生命,也就是赋予新的城市区域或新农村基本的场地精神、文化历史、社会生命。
        根据安全景观格局基本途径,来着手规划建设新农村,完全可能基于原来的村落,有机地发展出来一个活力四射的新村或新城。通过这种方法,充分保护、整合了以往的社会、文化及总的精神载体,并且创造户极具良好生态、鲜明认同感可延续历史特色文化的一个和谐新社区环境。
2、网络化
        将以上各种就单一化、功能性的安全景观格局及时有机整合,形成完备的利用、保护格局,以维系村落的文化、生态、信仰、完整真实社会。该景观网络属于维系村落生命之底线。除了能够维系村落的整体性外,还能够提供给旅游者完备的体验线路。其中主要涉及步行空间网、环境解说体系、单车旅游网、历史教育环境体系等。这些均是关联历史及将来的纽带——老旧乡村与新农村或新市区,人民与土地,原始居民与新移民。
        具体的网络化过程原则实属相关性。其中的相关性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空间相关(地理相关):从相邻空间、相近或同条线、同区的不同景观元素间,形成一种联系,获得连续的步行及休憩网;时间相关(历史相关):基于时间纽带,联系上相同、或邻近时间阶段的不同景观元素,或按发生序列整合景观元素,获得历史文化教育网;意义功能相关(内容相关):按宗教信仰功、“风水”、聚会、交流等功能,整合关键性景观元素,而得到独特验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城镇化建设中,建设规划新农村、扩张城市的现象十分常见。为了保护国土、维系生态景观结构网络的基本单元,形成一种安全的景观格局,就应从科学的途径出发,基于重要的景观格局,来充分融合古老乡村与现代文明城市,进而强化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汪芳,蒋春燕,卫然.文化景观安全格局:概念和框架[J].地理研究,2017,36(10):1834-1842.
[2]王原,何成,刘荣国,吴洪斌,陈骁强.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生态学报,2017,37(16):5531-5541.
[3]文博,朱高立,夏敏,张开亮,刘友兆,王玮.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宜兴市生态用地分类保护[J].生态学报,2017,37(11):3881-3891.
[4]闫玉玉,曹宇,谭永忠.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县域生态用地保护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1):78-85+97.
[5]王旭熙,彭立,苏春江,徐定德,陈田田.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6,36(12):3646-36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