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8期   作者:袁园
[导读] 目的:研究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
        袁园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省   215000
         【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儿科输液室药剂调配人员10名、患儿100例,依据管理方法分药剂调配人员、患儿为PDCA循环管理组(n=50)、常规基础管理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药剂调配人员药物配制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常用药物理论知识测试、无菌操作合格、加药剂量准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0.05),配药后粉针瓶残留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0.05)。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0.05)。结论: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基础管理好。
【关键词】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PDCA循环管理;常规基础管理;不良事件
        本文统计分析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儿科输液室药剂调配人员10名、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研究了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儿科输液室药剂调配人员10名、患儿100例,依据管理方法分药剂调配人员、患儿为PDCA循环管理组(n=50)、常规基础管理组(n=50)两组。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男性1例(20.0%),女性4例(80.0%),年龄23~36岁,平均(28.4±4.4)岁。在学历方面,大专3名(60.0%),本科及以上2名(40.0%);在职称方面,药师4名(80.0%),药士1名(20.0%);患儿中男性26例(52.0%),女性24例(48.0%),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1±1.3)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6个月~6岁21例(42.0%),7~12岁29例(58.0%);在家长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19例(38.0%),高中及以上31例(62.0%)。常规基础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男性1例(20.0%),女性4例(80.0%),年龄23~36岁,平均(28.4±4.4)岁。在学历方面,大专3名(60.0%),本科及以上2名(40.0%);在职称方面,药师4名(80.0%),药士1名(20.0%);患儿中男性25例(50.0%),女性25例(50.0%),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3±1.2)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6个月~6岁22例(44.0%),7~12岁28例(56.0%);在家长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18例(36.0%),高中及以上32例(64.0%)。两组药剂调配人员、患儿及其家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基础管理组采用常规基础管理,PDCA循环管理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具体操作为:
1.2.1 P(计划阶段)
        1)科室将药物配制质量控制小组组建起来,将药物配制环节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定出来,将三级质量控制建立起来,即加药班药剂调配人员--复核人员;2)对药剂调配人员职业素质教育的力度进行强化;3)对各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对无菌操作进行规范;4)在个人绩效考核体系中纳入药物配制质量。
1.2.2 D(实施阶段)
        1)使配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将药物配制环节相应的质量标准及评价内容制定出来,以对药剂调配人员操作进行规范,使药物配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2)对配制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将科室全体药剂调配人员组织起来,使其对药物配制操作流程、质量及评价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同时,对科室所有药剂调配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情况进行不定期考核;3)对药剂调配人员职业素质教育进行强化。将药剂调配人员工作责任心高度、工作态度严谨的作风培养起来,对医院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进行严格遵守。
1.2.3 C(检查阶段)
        1)自查。加药班药剂调配人员定期自查,每天1次,一方面对药物名称、剂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加药后空瓶药液残留情况进行检查,然后签字;2)护理小组长检查。护理小组长不定期抽查配药后丢弃的安培瓶及粉针瓶;3)科室检查。药剂调配人员长不定时抽查,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制定的药物配制质控标准,并定期考核科内药剂调配人员,使其在药物相关知识理论考试中参与,在其档案中记录其考核成绩。
1.2.4 A(处理阶段)
        1)将改进措施及建议提出来。评价并讨论药物配制质量,对问题进行分析,对经验进行总结,针对检查结果将合理的改进措施及建议提出来;2)激励机制。将奖罚制度和药物配制质量、考评结果结合起来,将精神与物质奖励提供给优秀药剂调配人员。
1.3 观察指标[1]
        1)药剂调配人员药物配制质量。内容包括常用药物理论知识测试、无菌操作合格、加药剂量准确、配药后粉针瓶残留四项,前三项0~100分,表示低~高,最后一项0~10分,表示高~低;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药物种类、药物剂量、用药时间、患者错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药剂调配人员药物配制质量比较
        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常用药物理论知识测试、无菌操作合格、加药剂量准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0.05),配药后粉针瓶残留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0.05)。见表1。

3.讨论
        输液室是门诊病人静脉治疗的一个独立科室,是医院的窗口部门之一。随着输液治疗的病人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儿童输液量的增加,医院应该对输液室进行改造,使输液室布局更加合理[2-4]。门诊输液室具有病人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输液室,由于小儿血管细,穿刺难度大,哭闹不配合操作等特点,容易产生护患冲突。为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不再惧怕医院,输液室墙面上随处可见“米老鼠”、“唐老鸭”等儿童喜欢的彩色卡通形象,并安装电视剧、VCD机,由护理人员按时播放动画片、少儿节目,以此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确保患儿安心输液。儿童输液室患儿不仅血管难找、针难打,而且患儿多不配合,为此,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来哄患儿,并指导家长正确看护,确保患儿输液安全、顺利[5-8]。
        针对儿童输液室个别患儿不能安静输液的实际问题,护理人员还常常帮助家长们手举药瓶,在输液室来回走动,以此换得患儿的配合,这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但她们毫无怨言[9-10]。输液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巡视病人,随时处理一些输液不良反应,指导病人用药,既方便患者咨询又保证输液治疗安全,从而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PDCA表示“改进”,其目的则是在提高流程的水准。此为管理阶层的两项主要职责,而管理者掌握这两个循环管理法及其思维模式,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将会逐渐变得卓越。本研究结果表明,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常用药物理论知识测试、无菌操作合格、加药剂量准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基础管理组,配药后粉针瓶残留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DCA循环管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基础管理组,和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基础管理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畅,申红霞,刘书亚,等.PDCA循环管理对规范儿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8):78-79.
[2]李立双,方伟杰,方振声.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输液禁止后社区儿童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20,17(05):659-661+667.
[3]孔令提,朱锦秀,宋乐乐,等. PDCA在临床药师推动我院儿童患者合理使用丙戊酸的工作模式中的应用[C].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卫新医药技术发展中心.第九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卫新医药技术发展中心: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8-109.
[4]姚秋妹,黄国盛,黄世梧,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2):156-158.
[5]吴立明,王丰,陈瑜,等.基于PDCA循环管理体系在促进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5):183-184.
[6]门玉梅,李文秀,樊妮,等.PDCA循环法在儿科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63-64.
[7]东振彩,陈蕾伊,康倩,等.某院抗菌药物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1710-1712.
[8]吴进,卢春艳,张桂萍.PDCA循环管理提高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质量的应用[J].当代药剂调配人员(上旬刊),2017(05):153-155.
[9]常青,严于兰,欧阳冰,等.PDCA循环在加强儿科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04):64-66.
[10]程云仙,张玲.PDCA循环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临床带教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215+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