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8期   作者:张春香
[导读]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取得的效果分析。
        张春香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研究时间区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数字1:1分组方法,常规护理干预的31例纳入对照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31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观察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相对较低,而ADL评分结果较低,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77%与对照组74.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下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理想,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患者认可度较高,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主要以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神经功能受损,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临床治疗中虽然可采取多种手段,但需要辅以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如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法。本次研究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不同干预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31例年龄58-72(63.40±2.50)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8:13。观察组31例患者年龄59-71(63.48±2.90)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9:12。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疾病类型,无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意识障碍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统一配合。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基本相近可做对照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如对患者日常用药做相关指导,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变化情况,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疑惑问题。
1.2.2观察组
        以常规干预为基础,观察组患者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实施内容包括:①入院当日,对患者做简单的知识宣讲,包括疾病情况、治疗情况等,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避免患者因环境陌生而产生负性心理。②入院2-4d,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力训练,通过数字、图片或视频等,指导患者记忆,并提问。再如逻辑思维、计算能力训练,主要以加减法、智力拼图等训练方式为主。同时,做肢体运动训练,如上肢功能训练,做肩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伸展或屈伸联系,每日运动2-5次,每次10-20min。如下肢训练,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屈伸练习为主。另外,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站立训练,训练期间需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保证患者安全。③入院5-13d,强化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自行下床活动,除做基本的行走、站立等训练外,鼓励患者强化日常行为锻炼,如如厕、进食、洗漱等,提高日常生活能力。④出院指导与延伸护理,对出院患者利用多种形式包括上门随访、电话指导以及微信平台运用等,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康复护理指导,包括日常锻炼、饮食注意事项等。
1.3观察指标
        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分结果同神经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利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干预前后评价,评分结果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另外,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利用SPSS23.0软件处理,由计量资料或计数资料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前各评分结果两组基本相近,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相对较低,而ADL评分结果较低,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率统计
        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观察组96.77%(30/31)(基本满意12例、满意18例),对照组74.19%(23/31)(基本满意11例、满意12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神经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表现,部分患者甚至有言语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此,考虑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其实施的要点在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指导,从早期的知识宣讲逐步过渡到认知功能、肢体功能训练,同时走好延续护理干预措施,以此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本次研究结果中,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相对较低,而ADL评分结果较低,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77%与对照组74.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说明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理想,患者认可度较高。
        综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下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理想,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患者认可度较高,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郁红.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偏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2):135-138.
[2]陈新苹,张秀梅,谷静,等.循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2):34-36.
[3]马爽.时间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1):93-95.
[4]苏琳琳,王建玲.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遵医行为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1):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