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8期   作者:邓玲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予以介入溶栓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的具体效果
        邓玲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神经内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予以介入溶栓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介入溶栓术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围术期护理(护理组)各32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护理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6.59±1.22)分、(68.59±7.39)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评分(91.47±3.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8±3.86)分,t=8.42,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溶栓术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需予以重视。
关键词: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围术期护理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是一类较为常用的脑血管疾病,存在较高复发率,患者即便度过危险期也会遗留不同成功度神经功能缺损[1]。介入溶栓术是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常见疗法,对于患者健康行为养成、神经功能改善意义重大。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对于介入溶栓术的预后意义重大,临床应用中也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在介入溶栓术治疗后加强围术期护理的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行介入溶栓术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溶栓术指征[2],排除合并免疫功能疾病或血液疾病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5.84±5.10)岁;护理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37±4.65)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入选者均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自愿参与,符合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定期遵医嘱服药等。
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1)术前做好心理疏导,通过讲解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提高术中依从性,同时做好常规备皮、标记足背动脉血流等;(2)术中密切监测血氧、呼吸等,配合医生完成辅助工作,同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维持其呼吸道通畅,避免术中窒息;(3)手术后观察是否存在皮下血肿、穿刺部位出血等,若发现或患者主诉任何不适,需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同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情况,若发现足背动脉不搏动或下肢发绀,则需注意观察包扎压力是否适宜,避免下肢坏死,在术后24h若未渗血,则应注意尽早下地锻炼。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神经功能参照NFDS量表加以评估,满分45分,评分越高表示缺损越严重;生活质量则参照SF-36量表(满分100分)进行,护理满意度则参照院内自制满意度量表(百分制)进行,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NFDS评分、SF-36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NFDS评分和SF-36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护理组的NFDS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NFDS评分、SF-36评分(x±s,n=32)
组别    NFDS评分    SF-36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7.94±3.10    11.48±1.57    44.28±6.72    53.61±5.69
护理组    18.25±3.47    6.59±1.22    43.96±5.01    68.59±7.39
t    0.57    10.48    0.61    11.92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91.47±3.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8±3.8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P<0.05。

3 讨论
        近年来,介入溶栓术已成为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常用疗法,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3]。为确保介入溶栓术的有效进展,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常规的临床护理虽说有一定作用,但护理所涉及到的范畴较为单一,在心理干预以及术后康复方面容易忽略,导致手术成效及预后不佳。手术前患者由于未知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做好手术流程的讲解,能够帮助减轻患者顾虑,使其在手术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配合度,为手术的顺利进展奠定良好基础;手术中通过生命体征的密切关注,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手术后通过关注生命体征以及下肢动脉,能有效避免下肢坏死等严重后遗症[4],术后及时指导下床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对于患者的预后质量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强围术期护理后,护理组的NFDS评分、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水平,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P<0.05。结果与梁月好[5]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介入溶栓术治疗时,需注意从术前心理干预、术中体征监测以及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以帮助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具有大力推广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腾.针对性护理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45-747.
[2]王晓佳.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3,41.
[3]王建伟.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J].健康必读,2020,(7):222.
[4]王群,张瑞荣.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中的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18,12(8):114-115.
[5]梁月好.探究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护理的临床效果[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2):219-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