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8期   作者:高艳玲
[导读]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
        高艳玲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  1551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将106例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来我院寻求救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所有观察对象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交叉分为参照组、验证组,遵循常规护理方法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干预,为验证组患者实施干预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策略,对两组患者护理结局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ADL、SF-36评分皆较干预前有所提升,其中验证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参照组;验证组中对护理干预满意的患者比例为96.23%(51/5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02%(44/53)(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更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患者亦普遍对该干预手段表示认可。
【关键词】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有统计数据指出,即使发病后第一时间赴医院接受有效治疗仍有八成左右的脑卒中患者会因后续一系列并发症状致残,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积极探寻出一种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后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至关重要[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为宗旨的干预模式,应用于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或可收获理想效果。本研究以106例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来我院寻求救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现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表述: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观察对象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受治于我院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相关症状及检查结果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者;②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积极配合研究过程者。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存在严重精神、认知方面障碍者。根据所有研究对象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交叉分为两组,参照组、验证组各包含患者53例,参照组患者中37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46-71岁,中位年龄(58.04±5.13)岁;验证组患者中38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45-72岁,中位年龄(58.18±5.24)岁。本研究开展于伦理委员会监督且同意背景下,两组病例对照资料数据值间不具有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
        遵循常规护理方法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具体涵盖内容有病情观察、遵医嘱用药、环境干预等。
1.2.2验证组
        为验证组患者实施干预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策略,完成对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建立后,由组中成员共同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及既往护理经验拟定并实施包含以下干预内容的护理路径表:①入院首日。对患者予以热情接待并向其详细介绍科室的相关情况,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基础检查,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影响脑卒中发生、发展因素的了解,告知其脑卒中的治疗手段、过程、目的,使患者充分明确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心理疏导。②入院2-7日。对患者康复情况展开评估,指导其开展床上被动训练,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锻炼。③入院8-14日。以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为依据,嘱其循序渐进的进行坐位、站位锻炼,同时对屈舌、卷舌、伸舌、舌部旋转等动作予以指导,锻炼患者的咀嚼、吞咽、发音功能,之后逐渐过渡到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锻炼。④出院当日。为患者详细讲解出院归家后的各注意事项,根据其机体康复状态制定个体化居家康复锻炼计划,嘱患者注意日常保健,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定期来院复查。
1.3评估项目
        ①借助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两项量表皆分数越高则干预效果越好。②借助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总满意率。
1.4统计计算
        研究中所涉及数值皆加入SPSS 21.0进行计算,t与X2分别用于检验计量、计数资料,P<0.05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ADL、SF-36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ADL、SF-36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均有所提升,其中验证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在临床神经内科中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体可根据发病原因分为两种类型,即脑组织损伤系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所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和脑组织损伤系因脑部血管阻塞、影响供血供氧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其中后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者。
        以往临床方面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时所采用的常规方法存在系统性、规范性不佳的弊端,并不能够做到对康复训练的足够重视,护理效果尚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根本原则的干预手段,不仅有效涵盖了循证护理、整体护理等优质护理理念,还可做到根据患者受治流程分阶段实施各项护理内容,能更好的确保整个护理干预的针对性、连续性,对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正向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为53例验证组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满意:较遵循常规方法施护的参照组患者来说,验证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优、生活质量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
        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更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患者亦普遍对该干预手段表示认可。
参考文献:
[1]吴舒萍,梁桂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16(12):127.
[2]郁红.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偏侧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2):135-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