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4月11期   作者:郑文驹
[导读] 房屋建筑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郑文驹
        45088119900716****

        摘要:房屋建筑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地基不稳、抗震水平较低等多种多样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化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房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点
        
        1软土地基特点
        (1)触变性,也就是在自然无扰动的状态下,软土地基多为固态形式,但当受到房建施工扰动作用,其土层特性会有较大改变,甚至出现稀释流动的情况.(2)高压缩性,由于软土内部结构并不紧密,存在有大量空隙,并有较多水分存在,这也就导致了在房屋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出现大的压缩效应,以至于建筑沉降的发生.(3)低透水性,软土水分含量较高,表现出较低的透水性,降低其含水率并不能只是采取排水形式,而是要采取专业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尽可能缩短固结时长,提高房建施工地基处理效率。此外,软土地基还具有固结系数小、抗剪强度低、承载力差等特性。
        2软土地基对房屋建筑的危害
        对软土地基处理难度较大,若处置不当,因软土地基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往往难以补救,对房建工程危害极大。而且,对于不同地域的软土地基,其结构特点及成因存在差异,也就导致地基特性很难预测,加大了软土地基处理难度。同时,软土地基处理作为基础工程的关键部分,其技术应用效果较为隐蔽,常规的检测手段难以触及,可能遗漏地基质量问题,对房建质量构成潜在威胁。若地上施建部分荷载过大,超越软土地基承载上限,其所引发的沉降问题,将会对房屋建筑构成剪切破坏作用。
        3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预应力管桩技术
        房建施工阶段实际运用到的预应力管桩技术效果显著,能够妥善处理地基松软的问题。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让预应力管桩合理埋设至软土地基内部,稳步强化地基实际的承载力。房建施工阶段,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确定地基的位置,由此保证软土地基施工更加科学,避免加固处理不到位。软基位置确定之后,应该积极落实好测量任务,为确定打桩位置并强化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做好准备。将测量数据视作基础打桩施工,软基处合理投放预应力管桩,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选择预应力管桩时,施工人员需要重视具体的施工环境,同时应该明确地基本身的特点,确保加固效果更加合理。完成了打桩任务之后,应该在适宜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标志牌,以免影响加固区域。
        3.2高真空击密法
        软土地基高真空击密法属于一种新手段,体现出排水速率较高、快速击密固结的优势,具体原理是利用高真空击密法完成排水任务,依照数遍适宜的变动量击密降低水体的含水量,由此强化密实度,促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差异沉降。该类方式的优势包含造价低廉;工期缩减;质量可控性强,借助施加的夯击能量,促使地基承载能力得以有效提高;环保效果显著,高真空击密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无须涉及多种添加剂,因此不会出现各种废弃物,有助于保护环境。
        3.3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对于房建工程深层软土地基具有较高处理难度,水泥搅拌桩便较好适用于该类地基。在具体操作时,要获得水泥搅拌桩的理想技术参数,应当采取试桩试验的方式,可验证桩体材料配合比合理性,以及搅拌时长、力度、材料顺序等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参数的质量。在搅拌桩施工前,现场施工准备是必备环节,尤其是要针对软土地基特点,开展各类施工准备活动。在房建施工现场中,地基范围的清洁要彻底,特别是低洼地段,尽量避免进行杂土回填,应当结合地基状况填平处置。

对于水泥搅拌桩而言,其施工流程是先进行桩位的确定,依据设计选定水泥搅拌桩桩机的机位,然后现场装设相关机械,在确定好桩身深度的基础上,依次进行喷浆、搅拌、提升等操作,切实保障搅拌桩的固化效果。而且,待水泥搅拌桩完成施工后,需采取质检措施,并对地基处理效果加以分析,尽可能规避外部影响。
        软土地基的土质酸碱性、含水量、土层成分及其承载力、抗剪强度等参数,均与水泥搅拌桩应用效果有关。经工程实践表明,对于软土地基而言,若其不排水抗剪强度高于45kPa,也可将该数值理解为抗剪强度极大值,则水泥搅拌桩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在实际工程中,通过检测手段,不排水抗剪强度较易准确获取,可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参数依据。若含水量超出70%或pH<4,则该软土地基并不适合采用水泥搅拌桩技术,处理效果会受较大影响。如软土地基中存在较大比例的碎卵石,则会加大搅拌桩施工难度。为此,应当结合实际地质,谨慎选用水泥搅拌桩技术,确保地基处理综合效益。
        3.4换填地基法
        房建施工阶段,地基应该体现出较为理想的强度,若工程项目的土层是软土地基,则无法合理承受建筑物的重量。换填地基法属于一种相对可靠的处理技术,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新土发挥出作用,将原有的土替换下来,以此保证房建项目的土层强度得以提升。在具体操作时,需要考虑软土地基的厚度,让房建软土地基承受较大的土方工作量;在选用阶段,应该结合房建软土地基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施工技术。换填地基法在实际利用时,通常需要将房建的软土挖除,之后运用灰土和粗砂等性能相对理想的土壤加以替换,实现进一步的夯实处理,保证打造出全新且牢固的力层,由此为房建提供可靠的耐压力,降低房建软土地基沉降问题的出现概率,提升项目本身的稳定程度和实际的安全性。
        3.5强夯法
        在地基检测的基础上,若发现其具有较大粒间孔隙,并且土壤粘性与含水量指标均处于合理范围,可以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其技术原理为,借助重物强夯冲击作用压缩软土内部孔隙,但要预先做好排水措施,提高强夯作用下水分排出效率,加快软土固结速度,改善地基承载力。
        3.6砂垫层的应用
        在进行砂垫层施工时,通常需要换填软土部分。具体施工前,应明确软土地基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填充材料,提高软土地基处理质量。当出现填充材料供应不充分的情况时,应当及时补充,提高填充物的强度。应用砂垫层时,需要保证砂石垫层高度的统一性。在进行分段时,应当严格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优先考虑对砂垫层接头处进行优化,减少对软土地基的破坏,同时还应保证砂垫层的密实性,结合不同应用工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出现厚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影响地基质量。砂垫层法具有以下优势:施工操作难度低,砂垫层安全性高,便于操作;砂垫层施工所需要使用的特殊设备数量少,操作的灵活性更强。砂垫层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1)路堤高度不应超过极限高度的2倍;(2)软土表面一般不含有硬壳,这些硬壳的透水性差;(3)软土层厚不高;(4)可在软土层上进行双面排水操作;(5)砂石原料供应比较充足,同时应便于将其输送到施工现场,当需要采取砂垫层法时,优先考虑使用粗砂和中砂,应遵循级配标准,高效完成地基处理工作。针对砂石原料系数,如颗粒不均匀性系数,一般参考5.0标准来开展施工。在摊铺过程中,一般会用到推土机、自卸式汽车等设备,有利于改善摊铺的均匀性。当使用材质为粉质土时,一定要注重处理砂垫层端部,提高侧向排水的稳定性,充分发挥砂垫层法的优势。
        4结束语
        房屋建筑项目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应该重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明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编制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为房屋建筑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戴林建.住宅与房地产.2020(30)
        [2]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何书杰,袁亚军,张龙,蒋行明,易鹏.建筑技术开发.20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