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香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对PICC 穿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穿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60例,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机械性静脉认知评分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机械性静脉炎的认知,提供自护能力,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PICC 预防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由外周静脉穿刺途径,将导管远端送入中心静脉的穿刺置管方式[1],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需要反复、持续输液的科室,运用更多。和反复进行浅表静脉穿刺相比,对血管损伤较轻也较安全,可留置较长时间,能缓解大剂量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2],对日常活动也没有什么限制,但同样也存在出血、血栓、导管堵塞、静脉炎等问题,特别是机械性静脉炎,会直接影响到疗效,不利于后续治疗。既往研究发现,若能对PICC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出现[3]。本研究对PICC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穿刺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在43岁-7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排除预计生存周期不到3个月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嘱治疗,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等。
实验组予针对性护理:①成立护理组:成立专业的PICC护理组,定期组织培训,针对以往病例分析其中由于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展开原因分析,讨论相应预防措施,并反复熟悉PICC操作及注意事项。②置管前,先将PICC管放到肝素盐水中浸泡,减轻之后可能发生的炎性反应;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对于情况较差的患者,在置管前先对拟置管处及附近部位进行热敷15min,帮助血管扩张,并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关于操作流程和如何配合的宣教,安抚患者情绪,减少患者对置管的恐惧感。③置管穿刺时,当看到有回血时就再继续沿着血管走行继续置入1-1.5cm,退出针芯,再把导管向里面送进去。④置管后第1天起,对置管侧肢体每日热敷2次,15-20min/次,用喜辽妥软膏擦抹并按摩置管处附近皮肤,使药膏充分渗透入皮肤。指导患者每日用手握握力球的方式来锻炼置管同侧肢体肌肉,200-300次,注意避免沾水,洗澡前用保鲜膜封闭置管处,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运动,若需提东西,需保证不超过3公斤。若已经出现静脉炎症状,应予局部包扎和热敷。
1.3评价指标
机械性静脉认知评分、静脉炎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计数予X2检验,计量予t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机械性静脉炎认知评分和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PICC置管用于长期输液、化疗、高浓度的静脉营养支持等,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管在操作还是成功率上,都比传统中心静脉置管模式更佳,可留置时间也较长,对患者平时生活影响不大,再加上上腔静脉血流量大,可降低输液时的药物浓度和渗透压,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反复输液、尤其是需要输注大量刺激血管药物的患者来说,也更愿意接受[4]。但该置管模式毕竟是侵入性操作,对血管壁仍存在一定刺激作用,可能导致内膜损伤、血管痉挛,而穿刺过程中也可能会损伤静脉瓣,均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发生。一般来说,置管后48-72h较易出现,表现为静脉变硬,呈条索状,而且,这种情况下,多半会合并血液粘稠度增加,严重时还可能会形成血栓。当血管受损后,会导致炎性介质的释放,虽然是无菌性炎症,但由于提高了血管通透性,会不利于后续静脉输液治疗效果。
既往有研究发现,若事先对PICC置管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预防性措施,于置管前先行充分宣教,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可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降低置管过程中血管痉挛的几率。而术后适当的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可有利于同侧静脉功能恢复,提高PICC置管术效果,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本研究从翻阅以往文献中获取相关经验,先行组织护理人员,对近几年来科室内出现PICC相关性的机械性静脉炎病例进行搜集和整理,对产生原因作出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发现操作本身对血管的物理性刺激、导管留置对血管的异物刺激、患者血管情况等均为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经过充分讨论,对此制定预防对策:如事先观察和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以此为依据来选择适当的PICC型号,避免因两者不相适合而加重对血管的机械刺激;置管前的充分宣教和适当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应激,通过事先摆放好合适体位、合理选择穿刺部位、热敷促进血管扩张等处理,为穿刺创造有利条件,争取一次置管成功,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也会增加患者信心;置管后,运用喜疗妥涂抹皮肤,可有效控制局部炎症情况,有利于促进局部循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出现,而同侧上肢的适当锻炼,不会因过度运动而不利于PICC置管效果,而是能通过肌肉对血管的挤压,提高血管自身功能。通过上述处理,PICC置管患者出现静脉炎几率明显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
总之,对PICC置管患者通过事先找寻可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预防该并发症的认知,更好的实现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减少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李霞,李函,董银凤.水胶体敷料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110-111.
[2]郝艳,郑黎媛,曲砚青.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致细菌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4):3091-3093.
[3]林欣,雷艳,黄朝芳,等.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3):463-464.
[4]贾雁北.青鹏软膏辅助自我观察护理对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研究[J]. 新中医, 2019, (3): 255-257.
[5]陈晓春,吴益玲,李肖肖,等.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1):4958-4960.
作者:张贵香 职称:护师,单位: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单位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