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思考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月11期   作者:雷世台
[导读] 目前,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的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雷世台
        身份证号:45262619820603****
 靖西市水利水电建设站  533800
        摘要:目前,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的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对以往的运行管理、建设活动和投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我国作为传统的农耕大国,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较为发达。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升级优化有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我国的粮食战略安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专业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并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给传统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建设活动和工程投资带来极大的影响。当前,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管理难度较大。本文分析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管控措施,以期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入不充分
        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缺乏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这样就使得整个项目缺乏持续增长的经济支持。造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的原因从行政单位等级的角度判断,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县级财政收入有限,且近几年地方配套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较重,无力投入;二是省级财政投入有限,虽然各省(市、区)财政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比较可观,但毕竟是僧多粥少,平均下来数量仍然极为有限,如果想继续加大投入可以说是相当困难;三是中央财政投入也是杯水车薪。除此之外对于地方对于中央下达的资金缺少科学的计划安排,资金投入项目的方式较为松散且缺乏计划性和战略发展目标。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比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国土综合整治等,这些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不协调,彼此之间的联系沟通并不密切,就使得资金支出和工作安排存在交叉和重复的地方,显然是不利于整体的农田水利建设质量的提升。这样容易造成土地的价值提取不完全,水利工程建设职能交叉,施工浪费等造成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内容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灌溉与排涝问题,整体推进难度相对较大。
        1.2配套政策与立法滞后
        目前,关于小农水建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早出台的法律法规考虑较少,刚出台的《农田水利条例》还需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此外,部分地区存在强迫农民土地流转的情况,加之土地流转不规范、流转合同条款不完备、缺乏地方配套政策、流转程序不完善、缺乏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在土地流转后较低等,使得土地流转频繁发生纠纷,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土地上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或者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1]。
        1.2施工筹划缺乏科学合理性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筹划是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的重点内容。当前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不重视施工筹划,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原因主要是工程建设缺乏科学的过程管理,施工策划流程松散。现场施工时,易忽略平行施工的有关问题,造成施工步骤不协调,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做好施工筹划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初期的关键,也是施工初期面临的难点。
        1.3项目实施期间缺少土地权利人的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对象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作承包单位,还需要农田土地承包人的参与。农田土地承包人作为参与生产生活的第一人,能够对于农田生产灌溉需要有着直观的把握。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需要尽可能地缩短,保证不耽误农时的同时尽快投入使用。但是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部分存在表达能力欠缺接收能力较弱地问题。并未能尽快阐述要求,甚至还存在阻扰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青壮农民工在家务农的很少。
        1.4参与建设管理意识不强
        土地承包期限的分割对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产生制约,其最高期限为30年。农田水利设施的受益年限普遍较长、工程投资高,受土地流转时间限制新型主体不愿投资参与水利建设。此外,由于参与流转的土地未能集中连片,这大大提高了升级改造农田水利的难度。同时,部分灌区农田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水利设施配套率低、建设标准不高、老化失修且大多超过使用年限,维修改造投入的资金多且带来的后期收益不高,影响了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2]。
        1.5分项工程建设难度大
        目前,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分项工程时困难较大。在斗渠与农渠等的分项垫层施工中,开挖机械沟槽前需进行详细勘察,勘察不细致会导致施工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常规施工中,如果借助回填土对U型槽两端进行回填,施工人员一般没有为边墙外侧提供可靠支撑,导致垫层不易形成,未能达到施工图纸提出的弧形标准。在混凝土施工时经常会出现蜂窝现象,造成施工质量下滑。
        1.6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制定的施工建设标准低
        我国因为区域间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区域间气候水土自然环境又相差较多,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制定普遍选取最低的标准。且又因为上文提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缺少完备的后期维护定期检修的保养。这样下去就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容易产生淤堵和老旧腐蚀的问题。老化且技术较为落后的农田水体工程会产生水流通达效果差,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当出现干旱或者洪涝灾害的年份,这样的问题更加明显[3]。


        2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工作方法
        2.1统筹资金注重绩效合理规划
        目前我国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拨款数额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的提升,对此需要在原有的资金数额基础之上做好成本规划。使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标准成本管理办法坚持以成本为中心的原则,做好核对项目标准化方法,状态和标准制定,将成本标准有机地整合到计划中,并根据成本标准和预计价值控制各种用途。发出年度支出预算后,应以活动为基础。根据这种情况,制定了年度减少消耗计划,并将指标分解并以文档的形式分配给团队和职位。在每个月底,财务部门会根据计划调整操作区域的成本标准,以获取下个月的成本计划,这形成了减少消耗的月度计划。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必要开展有效的成本削减活动,并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区域,团队和收款业务,以便每个人都有指标并列出主要成本要素。并了解关键问题以确保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对于关键控制项目,应指定专门人员在一个月内领导科学技术研究,合理化建议,独立管理以及对项目进度和收益的跟进,注重绩效考核。
        2.2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其一,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其使用权、所有权以及产权移交程序,落实管护经费、主体和责任;不断完善水权交易、确权基础设施和水权制度,通过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不同形式的水权流转模式;充分考虑创新水价机制、发展用水者协会、完善计量设施、明确定额管理与水权等要求,切实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其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水源、电力、道路等配套工程,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三,综合协调、全面统筹各类涉水资金,形成合力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其四,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化、程序化,加强用地保障,对农业用水、用电费用给予优惠降低农田水利建管成本[4]。
        2.3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以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涉及人员、机械、材料等多方面,要求全面采取质量管控措施。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所有人持证上岗,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施工单位要进行合理的工序划分和人力规划,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详细了解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规范。
        2.4科学制定建设计划,注重项目事前监督事后考核
        项目的建筑材料选择科学能够有效规划成本,这是由于建筑材料支出占据整个项目成本支出的主体部分。这就要求原材料的数量符合农田水利设施的现实情况,材料的的采购要准备一定的损耗数量,但是不宜超支过多。要从整个项目工期按时完成的目标为核心,针对性的采取就近原则,采买合适的建筑材料。建设单位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资金成本,技术现实发展,生产需要等多个角度出发切实制定成本低廉,现实实践需要行之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5]。
        2.5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
        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设备使用要求频率等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维护方案,保养主要以维修工主导操作人员进行辅助有目的性的对高危零部件进行日常保养维护以及多年失修的水渠、排灌等进行维护,保持畅通,虽然不能立即彻底的排除危险隐患但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里。成立安全巡检小组,定期定段巡查施工中,施工完毕的工程项目,排查安全隐患问题。安检人员负责督促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佩戴好护具,及时督促超过工时的工作人员轮岗休息。遵照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程,经常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尤其对新进场的职工与民工要坚持首先进行安全生产基本常识的教育后才允许上岗的制度。根据管理单位的实际请款,从业人员水平,制定合乎国家法律规定的职工安全手册。
        2.6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为缓解农田水利建设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其一,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提高信贷授信额度,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化贷款流程、给予利率优惠或者延长贷款年限。其二,抵质担保物范围的拓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或者政府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拿出专项额度,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抵押担保方式。其三,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权或移交政府补助建设形成的小农水工程经营权、管理权,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抵押担保物选择为经营权。其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采取银行授信、缴纳保证金、政府出资的方式设立专项资金,条件允许时可以实行信用合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足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生条件时可探索私募发债或公开融资。其五,对有一定经营性的项目采取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方式,采取合资、独资、租赁和联营等方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行[6]。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优化,需要从农田水利工程现实问题出发,做好成本规划减少资金不足问题。重点落实水利建设的前期施工质量、后期养护检修工作,明确各个层级的责任关系,加强群众和政府,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实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东亮.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1):286-287.
        [2]石宝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西农业,2019(20):48+50.
        [3]王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农业,2019(20):51.
        [4]周红玉,万青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18):167.
        [5]韩克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9,10(13):150-151.
        [6]吕建华.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2):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