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
身份证号码:460004****04232425 海口 57020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建设工艺与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进一步提升了沥青路面建设质量,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沥青路面裂缝的发生。为了有效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整体质量,需对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给予深入的分析,并加强后期养护与管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成因;防治
市政道路是各个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能够起到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作用,如果市政道路的质量存在问题,不但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还会加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多数市政道路路面铺设的材料为沥青,这种材料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以及重力较大车辆碾压产生的重力等因素影响而发生龟裂以及沉陷等质量问题,加之沥青路面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致使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堪忧,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威胁市政道路的行车安全,也不利于城市的良好发展。
1.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成因
1.1设计原因
一,路面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或者是厚度不达标,都会是路基面的强度不适合于行车,由于荷载的作用最终导致路面产生裂缝;二,所选用的沥青种类,不适合当地的气温变化而引起的路面的裂缝;三,地下的构筑物或者是管线埋藏的深度不够,导致回填土压不平实或者基层的结构不完整等因素,都会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1.2材料成因
沥青的品质是决定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因素,一般可以采用收缩性较小的半刚性基层,由于沥青路面的裂缝是以温度收缩裂缝形式为主,所以沥青的感温性是衡量沥青性能的重要指标,沥青的品质成为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关键原因,其中衡量沥青品质的指标包括:低温延性、沥青油源、含蜡量、劲度和抗老化性能等。沥青路面是否会开裂完全取决于沥青劲度和混合料低温劲度,基层材料的类型与性质也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关键。一般市政道路在施工时,在基础材料中用石灰土基层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的情况非常普遍,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满足城市交通荷载的发展和需求,一旦基层被损坏之后,会最终导致路面的开裂和破损。另外,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不同,其收缩性能也不同,这种差异从而影响面层裂缝率的大小。
1.3施工因素
首先,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碾压温度不够等原因。造成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进而形成稳定性很低的沥青薄层,因此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非常容易产生裂缝。其次,因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造成路基产生局部的下沉造成路面掰裂;基层在摊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基层养生不当也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再次,在易积水路段或浅挖换填段,路基底部未按图纸设置纵向、横向排水沟,导致路基内部的水无法排除,导致整体沉降,产生裂缝。最后,在施工接缝的实施过程之中,因为碾压方式的不合理,造成路面产生横向的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策略
2.1前期预防
道路建设完成后续对车辆荷载给予全面的调查与预判,从而保证到设计荷载可以符合道路后续使用强度,确保正式运营后不会产生荷载裂缝。在此过程中,对于基础材料可选取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收缩性的碱性石灰岩石料,可以确保基础结构整体质量。对于沥青可选用抗裂性强、针度大的AH-70,从而能够提升沥青路面低于最大变形能力。
同时,在存储沥青材料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来源、标号的沥青材料需分别贮存,同时保证温度需维持为80℃-130℃范围内。除此之外,需做到防水工作,防止因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渗漏到沥青罐,影响到沥青材料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保证施工连续性,防止层级间发生污染,保证基层与沥青表层施工时间差满足一年内。在压实成型过程中,可通过多台压路机同时作业,并紧跟摊铺机进行压实操作,保证路面整体施工质量。
2.2路面设计
一,确定路面的厚度。路面的厚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是改造旧的水泥路,首先要参考元水泥路面的结构强度,其次是要考虑到工程的成本控制、混凝土最小摊铺厚度等因素,综合各方面最终确定沥青混凝土罩面的厚度。如果是新建的柔性路面,则路面的厚度应取决于新建的道路等级、地质情况、所处的季节以及交通流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来估算其厚度。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车载量,也应适当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标准。二,科学设计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沥青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再确定路面厚度的基础上决定的。根据路面的厚度,建成后的使用性能来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材料以及配比率。要注重沥青的品质,优先选择抗老化性能强、低温抗裂性能佳、含蜡量低的。
2.3施工措施
①在对路面铺设沥青之前,要先对路面的杂物和垃圾进行清扫,是路面保持清洁、干燥,没有杂质和灰尘等,清理的宽度应该延长至铺设范围外大概30 cm左右,对无法清扫的路面污染物要用人工凿除。②增加马歇尔实验的实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以及其拌合料的质量,对其中的拌合料的油石比例、流值指标以及稳定度等都要加强控制力度。③在对各个表层进行铺设之前,要注意保持顶面的清洁,针对半刚性基层,透油层最好选用慢裂型的乳化沥青,并且,沥青洒布车在作业的时候要保持匀速前进,喷洒量也要均匀,才可以使沥青流淌形成油膜。④在进行混合料的摊铺时,为了避免混合料之间的过大的空隙,在运输的时候距离不宜过远,摊铺的时候厚度要保持一致,还要准备配套的压实设备,进行多次碾压,对最下层材料不能补料;基层部位在下雨之后要等到他干燥后才可以进行摊铺。⑤对碾压的次数要严格控制,重点是要提高碾压的效果。在沥青混凝土铺设平整后,要趁热对其进行碾压。碾压的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初压阶段、复压阶段和终压阶段。初压阶段,是为了使沥青混凝土初步的稳定;复压阶段,要把沥青碾压稳定,并且没有明显的碾压痕迹;终压阶段,是为了消除复压阶段的痕迹,保证路面的平整。⑥要尽量避免由于压实的力度不足而导致的沥青路面的各个施工段之间的接缝处,易产生裂缝、台阶、松散等现象,最终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平整度,为车辆的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2.4加大对市政施工材料的把控
市政带来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与路面裂缝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避免路面裂缝的发生,需重视施工材料质量的把控。首先,施工企业需依据施工设计要求,对路面结构给予合理的规划,从而对路面厚度给予精准的计算,并对沥青路面韧性给予科学的分析,从而有效的保证后续施工作业能够顺利完成。其次,需对施工材料给予严格的把控。并依据设计要求,对现场材料给予验收,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裂缝的出现。
2.5加强养护
首先,制定科学路面养护管理制度,提高路面清扫与整理工作,同时及时发现路面早期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其次,建立健全排水设施,确保水分可以及时排出,防止因雨水等因素导致的路面裂缝发生。如果沥青混合料铺设后沥青灌缝,相关人员需及时进行修补,从而有效的缩减其所带来的危害。最后,制定系统性的路面裂缝修补方案。当前,一般压浆法、SBR改性乳化沥青灌缝法应用较为普遍。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造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与制约养护的因素,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不规范、投入使用后没有及时的防护、缺乏监管和原料的选取不规范等,制约了养护工作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从规范施工过程、进行及时防护、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重视施工原料的选取等角度着手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德治.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养护[J].信息化建设,2016(7):157.
[2]王小东,王宇鹏.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与养护[J].低碳世界,2018(02):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