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联合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陈文丽
[导读]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应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引导治疗的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陈文丽
        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应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引导治疗的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PSD患者临床资料,按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单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比较,观察组HAM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和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D患者经运动疗法和心理疏导联合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依从性;心理疏导;运动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境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和睡眠障碍等,轻者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治疗依从性,严重者可能出现厌世或自杀倾向,对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存在负面影响[1.2]。本次研究运动疗法联合心理疏导对PSD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PSD患者9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27/20,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3.61±1.37)岁;脑梗死30例,脑出血17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2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9/18,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4.15±1.57)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19例,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辅以心理疏导干预,操作如下:诚恳地与其沟通、交流,耐心讲解PSD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等,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运动疗法干预,操作如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d后,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体位处理、床上四肢关节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单桥、双桥及抗痉挛运动,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如体位平衡(卧、坐、站、立)、步态及减重步行训练等。每天予以患者一对一训练,时间不低于30min。
1.3 观察指标
        (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正常:<7分;轻度抑郁:7~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4分。(2)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3)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的依从性量表进行判断,<5分为差;5~8分为良,>8分为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I和FMA评分
治疗前比较,两组HAMI和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HAM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P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性格、生活能力降低等应激因素和内分泌、神经等多方面平衡紊乱共同作用有关。PSD患者因自身语言、肢体功能的降低而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继之出现消极态度和抵触心理等,将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积极性,从而影响康复治疗[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HAM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引导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肢体功能。分析原因可知,患者在疾病折磨、陌生环境等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特殊的心理活动。本研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的诱因出发,采取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引导措施,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改变其行为和心理状态,帮助其积极面对和解决疾病困扰。研究[4]表明,不良情绪对患者机体功能存在消极影响。运动疗法通过鼓励患者参与运动、主动积极地训练,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并且,运动可反射性提高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等部位兴奋性,从而调节躯体活动,增强机体反应能力[5]。本次研究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干预可协同互助,进一步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
        综上所述,运动疗法联合心里疏导治疗PSD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不良心理,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岳卫清, 钱淑霞.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对早期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12):1970-1971.
[2]张凌华, 汪映丽, 浦丽敏,等.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18):43-44.
[3]郝习君. 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35(6): 738-740.
[4]吴耘、赵珂、程圣楠. 音乐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康复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0,194(04):71-72.
[5]黄丽红.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研究现状及思考[J]. 上海护理, 2018, 18(6):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