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董岩
[导读] 结合当期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因素的基础上,
        董岩
        北京联合大学 100000
        摘要:结合当期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因素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策略,希望对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心理教育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重点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情况,结合自身从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经验,多角度分析了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因素
2.1 缺乏对知识积累厚度和高度的认识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一定是在长期知识积累的原则下开展,只有保障能通过有效的学习,开展足够的知识积累,这样方可以满足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满足于成功的准备。当机遇来的时候,做好了准备,方能获得预期的目标。在此环节中,则意味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当前,大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条件的背景下,并没有重视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这样难以有效面对复杂事物而开展具体的创新活动。
2.2 缺乏远大志向抱负
        青年大学生应保持远大的理想,这样方能有效全面加强他们的心理建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坚持“志当存高远”的原则下,能帮助年轻人看破迷雾的困扰,能有效飞翔在广阔的蓝天。但是,由于大学生大部分没有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大都局限在当前的苟且的生活,这样就谈不上远大志向的抱负,不利于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
2.3 缺乏脚踏实地精神
        奋斗的人生才是精彩而值得回味的人生,只有经历过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获得预期的成功。广大大学生当前存在着好高骛远的问题,无法有效将远大抱负理想落小、落细、落实到实际行动,这样造成难以保障有效的勤奋学习,从而难以保障自身的本领得以全面提升,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4 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
        为了保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应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激励机制的有效引导,充分承担起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定要从全领域、全方位予以有效的覆盖。但是从当前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来看,在责任心、渠道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问题。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策略与应对
3.1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并融入教学每个环节
        在开展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实践中,重点如何有效开展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全面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在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作为重要核心内容,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重点保障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过程中,并非通过简单的个案咨询、讲座教育等方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结合实践经验,这里总结了“五全”育人机制,具体分析如下。

全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选择积极主动干预模式;全时是在学校中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心理咨询体系;全员是高校中的心理咨询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全面都融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全方位,则是借助于新媒体平台,构建体力化多层次的心理问题防护网,并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合作。
3.3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新模式
        在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新模式的环节中,一定要重点从纵向心理健康教育和横向心理健康教育出发,并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工作。
        在全面深化纵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环节,从大学生生活规律入手,迎合他们的实际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满足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塑造、适应心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在高年级时,应重点落实相应的危机干预、网络心理、恋爱心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积极性。
        重点落实横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始终坚持“心理健康预防”的原则,全面落实好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两者都要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从饮食、运动和环境等三个方面为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在横向方面,能有效借助于微课学习、心理健康网络平台、自修教材、校园文化等方式,实现潜移默化中全面加强心理健康素质能力。
        在开展实践教育环节中,应积极倡导实践教育活动贯穿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每个环节,借助于小组社会活动、团队心理咨询、素质拓展训练、公益课外活动等,全面重视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来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发挥好导向评价的有效作用,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改进。
3.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
        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重点加强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借助于心理咨询中心的辐射作用,能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联动机制,更好地开展各项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相应的任课教师、家长、社区在发现学生的心理潜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予以初步判断,并进而转介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全面发挥出专业化的优势,开展较为准确的评估活动,落实具体属于心理健康、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等不同情况。如果在实践中,存在着超出心理咨询的范畴,应主动将其转介到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予以治疗。最后,高校应全面重视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除了传统模式下的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渠道外,还应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重点落实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积极构建良好的符合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
3.5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康素质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构建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加强心理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并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激励措施,实现教师的工作专业化程度的全面提升,并能从实际出发来实现较为完善的督导制度和体系,以便全面有效地开展定期心理督导、专业培训、指导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有效来提高咨询技能、调整咨询策略,尽量减低心理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下,高校一定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全方位开展高质量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工作,这样才能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诗彧, 孙仪.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途径探究[J]. 中国报业, 2020年第20期:91-93.
[2] 于丹丹, 赵海楠. 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8期:115-116.
[3] 段钧, 付万兴, 陈思莹. 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探析——以“00后”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为视角[J]. 中国市场, 2020年第31期:185-185,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