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祺 孙妮
浙江湖州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 313000
摘要:目的分析将高仟伏X线胸片与DR胸片应用于尘肺病患者的影像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尘肺病鉴别诊断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我中心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尘肺病受检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高仟伏X线胸片与DR胸片拍摄诊断。回顾性分析对比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胸片质量方面的比较结果为DR胸片优于高仟伏X线胸片,差异显著(P<0.01);影像判断小阴影总体密集度两种胸片的一致性较高;两种胸片尘肺检出率结果比较显示,高仟伏X线胸片(60.0%)与DR胸片(59.0%)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R胸片影像检查应用于尘肺病影像诊断中,能够体现其高质量、高准确率的诊断优势,显著优于高仟伏X线胸片诊断。
关键词:高仟伏X线胸片;DR胸片;尘肺病;影像诊断;对比
引言
肺尘埃沉着病即尘肺病,是特定人群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持续吸入二氧化硅和其他生产性粉尘或灰尘,在肺内潴留,形成以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肺部疾病。尘肺病是目前危害最严重、影响最大的一种职业病。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GBZ70?2015职业性尘肺诊断》诊断标准,这是一套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且较为完善的尘肺病诊断体系,利用小阴影的密集度及肺区的分布范围等指标对尘病进行分期,分为Ⅰ、Ⅱ、Ⅲ期,所有标准细则都是以X线胸片为诊断依据,是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常规方法,对规范解读尘肺病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在尘肺病的诊断过程中,所谓阅片者内部差异性和阅片者间差异性,是指不同的个人或集体,按照规范的流程和一致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仍存在差异性,即使间隔一段时间后同一阅片人或集体对同一胸片的诊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中心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尘肺病受检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性别均为男,其中有79例接触煤尘较多,有21例接触矽尘较多。年龄分布于31~76岁间,平均为(52.3±3.4)岁,所有检查者均给予高仟伏X线胸片与DR胸片拍摄诊断。另随机选取无粉尘接触史的检查者4例,给予DR胸片拍摄以作为正常对比影像。本研究均经过所有检查者的认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组间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检查和设备信息:
高仟伏X线胸片试验采用多功能x线机,使用手工暗盒装片,使用管电压120kV以上,手动曝光0.02-0.05s,焦距-180cm,电流为100mA,滤线栅12:1。
DR胸片:用北京DR摄像系统、非晶硒平板传感器、管电压125kV以上、曝光时间0.01-0.05s焦距180cm、电流100mA、滤线栅12:1。
(2)读片方法:严格按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及有关读片的规定和要求,由获得国家尘肺病诊断医师资格的3名执业医师组成读片组,对全部尘肺病人进行读片程序。对尘肺患者高仟伏X线和DR胸片的读片,并写下结果。读片时,必须将每个胸片与国家流量健康诊断标准芯片进行比较(因为国家/地区没有用于灾难恢复的标准镜像,读取高伏标准DR胸片诊断时也需要进行比较。DR胸片阅读密集度为0级或1级时,均同时对照2例健康成人的DR胸片。核对每个读片的结果,讨论不同的结果,并根据读者的反馈完成诊断。最后,三位读者分别对诊断过程中不同的两个胸片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以分析其表现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种胸片质量情况
两种胸片质量方面的比较结果为DR胸片优于高仟伏X线胸片,差异显著(P<0.01)。详见表1。
2.4比较两种胸片小阴影分布范围情况
高仟伏X线胸片与DR胸片在尘肺病的检查中观察对象相同的共有14例,其中阴影分布范围一致的有8例患者。在一期诊断中,有31例患者诊断结果相同,其中分布范围一致的有18例患者。在二期诊断中,有11例患者诊断结果相同,其中分布范围一致的有5例患者。详见表4。
3讨论
1916年,南非制定了最早尘肺分类法。1930年国际劳工组织希望达成一个国际分类标准,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修改,在1950年形成了尘肺分类的雏形。1980年国际劳工组织利用X线影像对尘肺进行分类的这一方法被世界广泛接受。1963年我国出台了第一版《矽肺X线分期及其诊断标准》,并不断引入一系列国际上通用的专业术语,先后进行了5次修订。最后一次修订为《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70?2015),2016年5月1正式实施并首次提出将数字化X线摄影(DR)应用到尘肺诊断中。将国际上使用的尘肺诊断标准为《国际劳工组织尘肺分类》同中国使用的1986版《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阅片比较,中国阅片医师之间的差异与美国阅片医师相似,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认为我国出台的尘肺标准同国际版的尘肺诊断标准可相媲美。
临床中,尘肺病患者一般通过X射线进行诊断,包括参考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临床尘肺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尘肺病患者通过X线影像进行诊断后,发现患者的病灶为八字形影、肺气肿以及网状阴影等情况。通过X线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尘肺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且X线诊断无创伤性,通过诊断,可以发现病变情况,病变的大小以及病变的具体位置,通过对相应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两种疾病的表象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节的大小、密度以及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X线进行诊断,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比较显著,患者的肺部纹理、阴影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通过X线诊断,可以有效鉴别,并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现就尘肺病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病变、肺结核的X射线鉴别诊断问题,从其病因、病理机制,所产生的影像学特征及动态观察做如下分析:(1)尘肺病是患者在工作环境中较长时间吸入含较高浓度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巨噬细胞尘细胞肉芽肿;肺结构破坏而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结节状改变;在影像中病变多出现在肺的中下肺叶,在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的基础上呈类圆形及条索状不规则影改变,其影像密度较高,不与肺纹理走向一致,重要的是此种改变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密集度(与标准片对照)呈性进行性不可逆改变。(2)老年性支气管炎病变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病变过程;因患者年龄增长个体免疫功能变化、生活环境、既往史以及吸烟史等因素影响,使肺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纤维增生,粘膜下与气管周围组织增生,细胞弹性纤维断裂等改变;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其肺部纹理有网状结构改变,使肺野呈毛玻璃样,其间或可见模糊的小点状影,其密度较淡,此种影像沿气管分布走向,且病变的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达不到尘肺病诊断的标准中的密集度;如伴有某种感染因素,在一定的动态观察中有明显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尘肺病患者通过DR胸片进行检查诊断,患者的疾病影像学特征比较明确,临床诊断结果准确,如果有必要,可以联合痰液培养,提高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许碧鸿.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4(29):32-33.
[2]沈健.CT与X线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效果比较[J].影像技术,2018,28(02):31-32.
[3]黄秀英.CT与X线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效果比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8,9(06):65.
[4]李岩,王彦,孙大为,邢军,马岩,李博,刘军.尘肺病高仟伏X线胸片质量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8,21(01):70-71.
[5]赵胜伟.DR胸片与高仟伏X线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8,32(1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