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姜云兴
[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姜云兴
        聊城市茌平区卫生健康保障中心,山东聊城  252131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满足卫生服务需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首要职责。新中国成立后,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等政策为数亿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并赢得世界赞誉在国家规划、政策的顶层设计下,卫生健康工作围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基本原则,加大投入,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居民的健康需要,使城乡居民切实享受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红利。本文就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建议
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事关百姓福扯,而卫生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基本保证。
1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工作的挑战
        (1)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以人为本、整合连续且符合成本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合作的动机。从纵向角度看,尽管政府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并在许多地方试点,但促进机构有效合作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横向角度看,基层卫生体系中,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与基层诊疗服务提供上的相对分离成为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分设的背景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日常诊疗工作缺乏协同。虽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需要同时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主体,但其内部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往往分设在不同部门、并缺乏有效机制激励他们合作提供整合和连续的服务,这成为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结果的重要障碍。此外,卫生筹资体系也需要整合,比如不同类型医疗保险及其统筹层次的碎片化,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筹资制度分开,是导致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原因之一.(2)全民健康信息化与事业发展和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健康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为了实现从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发展的重要转变,国家卫生信息化与卫生事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家卫生信息化的功能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区域共享、服务整合等协同功能以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信息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标准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机制尚不完善,部分标准发展滞后。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广和使用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等级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地区和机构差异已成为影响信息互联互通、更好发挥惠民作用的重要因素。
2政策建议
2.1建立推进健康建设体制机制
        加强人民健康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善与健康建设相适应的大健康管理体制和健康治理全区“一盘棋”机制,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大健康工作机制。核心是要树立系统思维、协同思维、法治思维。把实施健康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政府统筹和社会协同。健全完善部门协同机制。要设置“责权匹配、协调分工、合理分权”的行政管理体系,要建立“公开透明、监督有效、信息共享、动态反馈”的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健康大数据应用平台,广泛搜集健康数据,为健康政策执行的动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在激励方面,改变过去唯GDP的政绩考核机制,将激励与考核指标扩展到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健康促进等领域。在绩效考评方面,科学构建体现健康内涵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包括健康、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建设以及公平性等多个维度。在行政问责方面,对落实健康建设不到位以及存在过失的干部予以督导甚至问责。健全完善危险因素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全面建设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修订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逐步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覆盖。
2.2信息建设,便民服务
        继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接口互联互通工作,其中城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实现了病案首页、住院医嘱、门诊处方、报销信息、检验检查结果、预约挂号、贫困人口识别等接口互联互通。
2.3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在理顺体制机制方面,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明确功能定位方面,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在提升专业能力方面,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真正解决专业人才问题。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在发现环节,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在应急响应环节,着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在协调指挥环节,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加强重症医学、呼吸科、麻醉、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
2.4务实公卫服务,筑牢健康屏障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有力措施,压实各级责任,强化宣传教育,扎实做好传染病监测、疫苗接种、慢性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工作,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5进一步加快全民康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并将其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各方争取资金投入;按照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原则,加强区域信息化的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功能,发挥惠民惠医惠政作用;进一步加大信息标准开发力度,健全统一标准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标准应用,加强标准管理,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利用互联网数据资源和信息,盘活信息资源,体现数据价值。
3结语
        分析发现,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居中等收入国家前列;全民医保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有力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卫生健康工作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以及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疾病负担加重等挑战。
参考文献
[1]房莉杰.中国新医改十年:从社会维度加以观察[J].文化纵横,2018(5):119-127.
[2]陈琼.发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提升群众健康幸福指数[J].人大建设,2019.
[3]阮文仕.精准发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J].监督纵横,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