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用于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王安平
[导读]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用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TEP)中的价值。
        王安平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天门  4317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用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TEP)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腹股沟疝患者123例为对象,分成无张力组(n=41例),TEP组(n=41例),TAPP组(n=41例),比较三组治疗后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无张力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TEP组以及TAPP组指标无意义(P>0.05),治疗后,无张力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EP组以及TAPP组指标无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在腹膜前间隙使用腹腔镜TAPP以及TEP进行治疗,效果相当,均可以减少临床疼痛,改善限制性活动,降低并发症概率,满足临床需求。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TAPP);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TEP)
        腹股沟疝疾病是临床常见外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群体,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随着技术发展,常采用腹腔镜手术,能够清晰观察患者腹部结构,提高治疗效果[1],本研究主要观察腹膜前间隙用于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价值,因此,以患有腹股沟疝患者为对象,探讨腹膜前间隙用于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腹股沟疝患者123例为对象,分成无张力组(n=41例),TEP组(n=41例),TAPP组(n=41例),无张力组,男36例,女5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62.37±5.27)岁;TEP组,男37例,女4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63.67±6.27)岁;TAPP组,男33例,女8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62.84±2.18)岁。
1.2方法
        无张力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至耻骨结节的斜切口,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处理疝囊后,采用网塞+补片的方法加强内环口及腹股沟管后壁,分别缝合固定于内环处的腹横筋膜及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腹直肌鞘前层融合处,放回精索后进行缝合。
        TEP组:在患者脐部下缘作长约10mm的纵形切口,切开患者腹直肌前鞘部位,充分暴露后鞘,到达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处,采用镜推法沿着腹直肌后鞘向前推进,分离腹横筋膜后层,进入腹膜前间隙,分离、显露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游离患者的耻骨膀胱间隙与腹股沟外侧间隙,从切口处置入大网孔单丝聚丙烯补片,完全覆盖患者的耻骨孔并紧贴耻骨梳韧带,使用圆头钳按压补片,保证在治疗过程中补片的完整性和防止移位,之后解除二氧化碳气腹,缝合患者切口[2]。
        TAPP组: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中保持头低脚高,将脐部作为观察孔,建立气腹(12mmHg),腹腔镜进入患者体内后,观察双侧腹股沟区,避开腹壁下血管,确定是双侧患者,需进行左右腹直肌外侧操作孔,单侧患者主操作孔位于脐下5cm处的腹直肌外侧,通过疝囊与血管关系判断疾病类型。先后分离耻骨膀胱间隙与腹股沟外侧间隙,暴露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等部位,对于小疝囊可以完全游离,较大疝囊进行离断处理,避免钳夹生殖股神经,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疝囊始终位于提起部位,远离后方血管,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完成精索成分腹壁化;针对直疝,需要将疝囊与腹横筋膜完全分离,之后从观察孔放入补片,平铺在腹膜前间隙,保证补片完全覆盖,固定后减小气腹压力到9mmHg,缝合切口后关闭气腹[3]。
1.3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
(2)并发症状。
1.4统计分析
        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用n(%),χ2检验,计量用(),t检验,P<0.05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治疗后,无张力组术后临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TEP组以及TAPP组指标无意义(P>0.05),见
3.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是由患者腹腔的内脏在腹股沟缺损处突出导致的常见外科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主要是对不同组织进行缝合拉拢,会导致愈合性较差,增加后期临床疼痛。本研究中,治疗后,无张力组术后临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治疗时在腹膜前间隙使用腹腔镜TAPP以及TEP进行治疗,效果相当,均可以减少临床疼痛,改善限制性活动。TEP是常用方法,术后恢复较快,手术过程中不需要进入患者腹腔,不影响器官功能,但仍存在问题,治疗中操作空间较小,分离中会出现血管损伤,增加难度。TAPP与TEP修补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时,TAPP在操作中,操作空间较大,保证安全性,在腹腔镜影响下对腹腔内情况探查更全面,对疝形成以及疝缺损做出判断,在手术中对患者腹腔分离范围更大,能确保补片覆盖性,便于后期固定和防止移位,有效防止后期复发。本研究中,治疗后,无张力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治疗时在腹膜前间隙使用腹腔镜TAPP以及TEP进行治疗,效果相当,均降低并发症概率,满足临床需求。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时在腹膜前间隙使用腹腔镜TAPP以及TEP进行治疗,效果相当,均可以减少临床疼痛,改善限制性活动,降低并发症概率,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乔国东. 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Kugel)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健康必读, 2020, 000(1):165.
[2]黄庆录, 李鸿飞, 黄莉桔,等. 程序化分离建立腹膜前间隙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广西医学, 2019, 41(20):2602-2605,2625.
[3]韩亚飞, 邓银田, 张会群,等. 经腹腹膜前间隙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