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状城市道路改造交通疏解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月11期   作者:彭浩
[导读] 道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存在工期周期长短、投资规模、人员流动等特点的影响
        彭浩
        37132519840108****
        摘要:道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存在工期周期长短、投资规模、人员流动等特点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交通安全及市民出行便利问题,因而施工现场的交通疏解就变得尤为重要。结合工程为例,对城市道路改建时的交通疏解方案进行研究,希望解决城市道路改造现场对交通安全和市民出行便利程度等影响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改造;交通疏解;安全;施工
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与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道路设计更多地向街道设计转变,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机非分行”,从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
1.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分析
1.1道路附属设施差异
        一般公路附属设施较少,排水基本通过边沟等自然排放,管线仅有少量照明设施等,绿化仅有简单行道树,同时由于公路设计经常随山就势,需设置较多的挡墙、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也较为简单,平交口渠化简单。市政道路管线包含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照明等,管线设施复杂。道路绿化面积大、规划好、树种多样、景观效果好。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地道、垃圾桶、广告灯箱、饮水设备、非机动车停放点,空中步道、座椅、公厕等都构成了城市道路附属设施要素,交通设施较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 A 类、B 类、C 类的交通组织形式。这些附属设施也体现了市政道路“以人为本”的理念。公路及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区别,决定了在公路市政化改造过程中和规划和设计工作中,要考虑改造的经济性、合理性及可行性。
1.2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缺乏统一管理
机动车停车主要分布于商业、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地段和胡同两侧。机动车乱停乱放,路内停车挤占人行步道及非机动车道现象严重。地安门外大街上,两侧商业、餐饮业缺少机动车停车设施。地百商场、天意商城建有收费停车场,全日处于饱和状态。
1.3 沿街产业业态混杂,建筑台阶挤压人行空间
沿街产业的业态混杂、种类多样,存在与地区风貌不协调的产业类型,如医院、批发市场等。建筑风貌不统一,建筑高低参差不齐。道路两侧建筑普遍存在较大高差,台阶占用人行道,进一步压缩了人行空间,景观也较差。而且沿线缺少人行休憩空间及设施。
1.4 地下管网老化,雨污合流
早期城市道路大多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统筹建设,各管线部门也是按照自己的建设投资计划,造成道路反复开挖建设。此外,道路部分路段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管道由于缺少必要的疏通清理和维护,管内淤积情况严重。城市大街现状道路范围内有电力、通讯、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各种管线,部分路段也存在雨污合流问题。
2.城市道路改造要点分析
2.1贯彻道路设计向街道设计转变的设计理念
道路设计向街道设计转变,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机非分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1) 遵循“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理念。宽马路导致行人过街困难,经常牺牲行人的通行空间和休憩空间,减弱了商家和行人之间的联系,街道整体氛围是通过性的,而不是邀请人停留下来。为有效利用道路空间资源,本次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将双向三条机动车调整为双向两条机动车道,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将节省的空间腾退给慢行系统。2) 以人为本,倡导绿色出行。本着城市交通资源应优先向集约、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配置、充分保障绿色交通的出行环境的原则,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将压缩的机动车道的通行空间分配给步行和自行车,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

步行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注意完善道路两侧街区的微循环系统,构建安全、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3)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地安门外大街在有限的道路空间条件下,利用道路两侧地块空间,将现有公交车站位置进行微调,并设置公交港湾( 含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点) ,避免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 设置公交站台,避免公交车站人流拥挤,影响人行道行人正常通行。
2.2交通疏解施工安全标志施工
(1)活动护栏:用以阻挡车辆及行人前进或指示改道。(2)施工警示灯:提醒车辆、行人前方路段正在施工,设置于夜间施工路段。10 m 间隔设置一盏警示灯,本次设计警告灯采用闪光型,安装于围挡上。其镜面闪烁频率、光度及适用地点须符合以下要求:镜面数:单面或双面;闪烁频率(次 /min):55~75;发光强度(CD):20~40;适用低点:施工区段和起点以前。(3)施工安全标志:提醒车辆、行人前方路段正在施工,需绕行或减速行驶。
2.3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向交警部门申报,并且交通指挥人员必须协助交警管理部门搞好交通组织工作,确保交通安全畅通;(2)采用统一的围挡,使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文明、美观;(3)现场工作人员着装、施工机械、车辆应具有醒目的反光效果或反光装置;(4)夜间施工作业范围、开挖好的基坑等部位悬挂上交通反光灯,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和安全警示标志;(5)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意识教育;(6)进入施工路段前的应设置标志牌且不少于 2块,相应的围挡设施应安装牢固;(7)过路管道施工应根据阶段施工情况适当安排工期组织交通,避免对交通通行产生较大影响;(8)施工完毕后,拆除围挡等临时设施,撤销警示牌,保证道路通车顺畅;(9)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降低节日期间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10)遵守地方市有关市容卫生管理规定,尽量做到场地整洁,交通秩序良好;(11)交通标志牌满足视距要求且清晰可见,交通标线需达到规范要求;(12)交通指示牌的设置均不得占用车辆、行人的行驶空间;(13)全路段急弯、水泥端头、车道指示器端头及危险处贴铝背基超强级反光膜。
2.4 纵断面设计,尽量消除与两侧建筑高差针
对两侧建筑台阶高低不平、侵占人行道的情况,纵断面设计在考虑两侧现况建筑高程,并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适当抬高现况路高程,消除部分商铺两侧台阶,提升人行道的可用宽度。通过道路的加高,道路两侧店铺的台阶相对减少。同时商铺与道路高差产生的台阶无法消除时,通过在路侧新建挡墙,抬升人行道至与商铺高程一致,挡墙和树池放置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功能条带间,这样最大限度的拉伸了人行道的宽度。
2.5人性化细节设计
人行道作为满足行人出行的需求,其基本功能需要得到百分之百确切的保障,《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中也明确提出人行道的最小通行宽度不得小于    1.5 米的强制性要求,因此人行道的衔接设计也必须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理念,针对现场条件提供明确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两根线,现场全靠施工单位自由发挥”是极其不负责任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做法,小则影响通行体验,大则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并结合未来道路两侧建筑物、街道立面的修复改造工作,将有效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建筑物的保护,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更好地延续了历史文脉,展现了城市的风貌。
参考文献:
[1] 宁跃云. 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探[J]. 工程设计,2021(2) :203-205.
[2] 王方伟,李 巍,王少霖. 浅谈城市道路改造设计[J]. 路桥科技,2016(19) :224.
[2] 高尚坤,隋毅.老城更新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分析—以青岛市香港路整治提升设计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8):61-6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