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晶 李柔锋 张伟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文章对从功能、结构、构造、材料四个角度分析了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建筑设计,揭示西村是如何通过建筑的营造实现“本质赋形”的美学。
关键词:西村大院 本质赋形 功能 结构 构造 材料
刘家琨在谈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建筑设计理念时曾提到“以功能的实用、结构的经济、构造的合理和材料的质朴等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超越表面设计,形成‘本质赋形’的美学特征。”[ 刘家琨. 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2015(08):38]发表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的关于西村的文章更是直接以《本质赋形》为题名,可见,“本质赋形”的美学概念对于西村设计的重要性。
何谓“本质赋形”?刘家琨从1997年开始就不断提及“低技策略”的概念,“低技策略”是面对现实建造条件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通过建造来实现建筑的表达、建筑的美学。“本质赋形”可理解成通过建筑营造的基本元素:功能、结构、构造、材料赋予建筑形式,即“发掘基本建造的表现力”[ 刘家琨. 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2015(08):38]。
西村大院作为商业综合体,围合式布局回应了城市空间,同时完美的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与购物融合。东、南、西三边沿街商业连续不断,提升了建筑的商业价值;由游泳馆改造成的多功能厅,与其南部延伸出舞台形成了展演空间,与内院中的足球场共同构建了内院的主要活动。北边立交坡道完善了围合之势,并与内院中架起的廊道、屋顶上步道一起将“运动”引入建筑中,还将建筑与内院立体串联在一起。内院中由支柱与夹壁墙支撑的廊道细分内院的空间层次,同时带来了活动的多样性:上层廊道既可用作“跑道”又可兼作观看内院的空间;下层廊道空间在为中心球场提供休息观看空间的同时还可兼作展廊;下层廊道的夹壁墙作为展墙的同时也是露天竹林会议间的围墙,还将设备、卫生间等辅助功能纳入其中。由此可见,西村的建筑形式具有将功能效用最大化的作用。
在结构上,西村明确区分承重与维护结构,形成所谓的“骨架筋络”[ 同上:41]。现浇混凝土柱网带来了空间布置的自由,除了“服务空间”用墙封闭外,其余部分可灵活分隔,各层平面既具有标准层平面的特质,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蜂巢芯空腹密肋楼盖体系”减少了建筑结构占用的高度,为创造出最大化的可用空间高度提供了条件;为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一层为5.05m,二层与五层为5.7m(通过预埋为自行增设夹层创造了条件),三层与四层为3.7m。悬挑的结构形式在沿街界面上形成了外廊街,在内院界面形成了连续分布各自独立的内阳台,形成了内外两面强烈的形成“横向取势”,强化了建筑横向延伸的感觉,并以其大尺度的连续回应了城市街区。
沿街立面上连续的的混凝土栏板及其上的由钢筋条制成的镂空扶手,形成上虚下实的两层水平线条,四层重复叠加,形成了类似中国传统楼阁建筑楼层部位常见的腰檐与平座的感觉;层高的差异设置使得整个沿街立面上下分成三段,又具有北宋木匠喻皓在《木经》中所谓的“屋有三分”的感觉。
蜂巢芯盖板填充后的密肋楼盖呈现出匀质片状的特征,密肋梁与蜂巢芯盖板色彩与质感的差异带来了天花面上的井字格纹样,具有与唐宋时期的“平棊”、明清时期的“井口天花”相似的效果;入口处蜂巢芯盖板被取消后,密肋梁直接呈现,不仅有“平棊”和“井口天花”的感觉,更因密肋梁间楼板的内凹而具有了高级天花“藻井”的感觉。密肋梁的可识别性使得整个楼盖具有了“彻上(露)明造”的感觉。由结构的“骨架筋络”所形成的开放空间框架最终转化成了建筑整体的形式韵律。
在材料的使用与细部的构造做法上,西村选择呈现材料本色,暴露构造做法的方式。现浇混凝土采用手工竹胶板为模板,使脱膜后的混凝土具有了竹篾的肌理。支撑楼盖的独立支柱采用八角形,钝角的处理方便了竹胶板的转角交接,同时呼应了川西地区祠堂建筑在重要位置采用八角柱的传统。混凝土之外,对再生砖材料的呈现也极具特色。由多孔砖横放露孔砌筑形成的分割空间的墙体不仅保持了视线的通透,还形成了虚实相间的肌理,扩展了空间层次。设备间大孔空心砖竖砌对孔错缝植筋灌浆形成构造柱,其间填充横放露孔的大孔砖墙,解决了墙体稳定性与设备间通风换气的需求,还形成了墙面丰富的图案感。朝向内院的坡屋面上,空心砖成列等间距顺坡铺设,模仿了传统坡屋顶上瓦垄的肌理,不仅有利于屋面的保温隔热、排泄雨水,还可用来种植植物形成屋面绿化。建筑内院立面上的三个曲尺形混凝土现浇外挂楼梯,以红砖断砖、青砖断砖和空心砖三种不同的墙体作为背景,也是利用几种砖各自的色彩与质感的差异来丰富立面。
三边连续的建筑实体由4个抗震缝分成5个部分,抗震缝采用非常规尺度,有意拉开相邻墙体之间的间距,将缝隙本身夸张的表现出来。在缝隙两侧布置设备用房,利用缝隙解决通风换气的需求,“呈现建筑建筑过程中的‘生理断层’”[ 同上:43]。Y形布置的黑色铸铁落水管以最短距离连接两处雨水口,也成为独特的构造形式呈现。西村的构造设计将建筑细部有力的展现出来,形成了朴拙的美学特征。
西村大院设计上每一个策略都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要同时满足多个需求。从建筑营建活动的本质出发,“发掘基本建造的表现力”[ 同上:38]。将“功能的实用、结构的经济、构造的合理和材料的质朴”[ 同上:38]完美的统一在一起,达到中国传统建筑所具有的结构、构造与装饰合一的效果,实现了“本质赋形”的建筑美学。
参考文献:
1.刘家琨. 西村·贝森大院[J]. 建筑学报,2015(11):50-58
2.刘家琨. 再谈“低技策略”——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2015(08):38-47
3.刘家琨. 本质赋形:西村·贝森大院[J].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3):108-115
4.刘家琨. 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J].建筑师,1997(10)
5.华益. 刘家琨的西村实践设计策略[J]. 时代建筑,2016(2):98-105
作者简介:
闵晶 女 重庆 讲师 博士 西南民族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
李柔锋 男 陕西 讲师 硕士 西南民族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张伟 男 陕西 讲师 硕士 西南民族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