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对于承载力不合格情况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月11期   作者:张少朋
[导读] 对某地铁车辆段大吨位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

        张少朋
        北京环安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100020
        摘  要
        对某地铁车辆段大吨位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试验桩在加载至12600kN时Q~S曲线发生陡降破坏,不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地质资料、施工记录、通过静载数据比对、分析静载试验数据,推断桩身可能存在结构性问题。经过开挖验证,证明推断无误。

        
        
        
关键词:桩身强度,后注浆,偏心受压,承载力
        
        
        
        
        


一、概况
        某地铁车辆段运用库项目,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设计等级为一级,桩身参数:桩长38m,桩径800mm,混凝强度C45,桩身采用后注浆技术,分别在桩侧8m、18m、28m,桩端38m位置进行后注浆。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000kN,桩端持力层为细中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
        135#桩经过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桩身完整为Ⅰ类桩。随后进行桩帽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试验要求后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1]分9级加载,拟设定最大加载值为14000kN。加载至第8级时Q~S曲线发生陡降,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1],135#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值为11200kN。经过现场初步勘察发现:桩帽完好未发生明显破坏,因桩帽以下已经进行垫层施工,故暂时无法直观判断产生承载力不足的原因。
二、对试验结果分析
1、承载力验算
        勘察报告地层情况和后注浆增强系数见表2.1

                                 
        计算得桩身承载力极限值为14560kN,满足规范要求。
2、后注浆情况分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2]中6.7.4条进行验算:
        
        计算得后注浆量应大于等于3.2吨,注浆压力宜为1~10MPa。经过调取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得到注浆压力和方量为:桩侧8m注浆水泥用量0.7吨,注浆压力5MPa,桩侧18m注浆水泥用量0.6吨,注浆压力5MPa,桩侧28m注浆水泥用量0.6吨,注浆压力5MPa,桩端注浆水泥用量1.7吨,注浆压力为5MPa。总水泥用量为3.6吨,满足规范要求。
3、桩身强度分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2]中5.8.2条进行验算:

        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中4.1.4条取值为21.1MPa。
        可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7420kN,则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为14840kN,满足规范要求。经过调取施工单位混凝土浇筑记录,证明混凝土标号和方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4、静载数据比对
        库区共布桩4258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取总桩数1%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检测43根同型号、同标高的试验桩。考虑到可能会有地层突变或地下暗流等其他影响因素,故参考135#桩的临近试验桩的静载试验数据进行比对。分别采取了133#、136#、138#这三根试验桩进行横向分析,试验桩相对位置见图2.1。133#、136#、138#三根桩在最大加载值下沉降分别为19.69mm、15.96mm、24.85mm,Q~S沉降曲线平缓光滑,均没有出现比例界限,三根试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极限值的一半,为7000kN。排除地层突变和地下水的影响。
        据此初步判断桩身浅部出现弯折断裂,但是经过桩身强度分析发现该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不存在受压破坏可能性,于是考虑桩帽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此情况提出两种架设:假设一:灌注桩帽是混凝土与试验桩没有完全胶结存在裂隙,类似于浅部断桩,连接面因受压而发生溃坏;假设二:因桩帽施工时垫层已经施工完毕,所以考虑灌注桩桩帽浇筑位置出现偏差,造成偏心受压。
三、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考虑是桩帽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于是向施工单位提出浅部开挖验证,开挖情况见图3.1。经过开挖发现桩帽与桩头连接位置出现约50%的偏差混凝土受力面积缩小至桩径70%,根据桩身强度验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为10388kN,基本符合试验结果,证实假设二猜测。
        
图3.1
四、处理措施
        经过总包、监理商榷,对135#试验桩桩帽重新浇筑并复测承载力。复测结果合格。复测静载试验情况见图4.1。经过重新试验,135#试验桩在14000kN的荷载下沉降为17.12mm,结果合格,证实135#桩承载力复合设计要求,首次试验不合格原因为桩帽施工质量问题。
结  论
        单桩静载试验耗时长,费用高,但其直观性和可靠性是其他测桩方法无法比拟的。作为检测工作人员在严格执行国家规范的同时。针对特殊情况,遇到特殊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才能更合理的利用单桩静压试验,客观地、科学地反映桩基工程的特性,为建设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