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许卫农
[导读]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许卫农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康复科 吉林白城市 1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指导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日用跌倒评估量表(MF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身康复满意度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康复指导性训练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指导性训练;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
引言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因严重的脑循环紊乱而导致的局部或全部脑功能紊乱综合征,其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和复发率较高。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局部瘫痪,即一方面丧失体力、消极活动或完全不活动,大脑的神经支配相互交叉,中风的部分瘫痪发生在脑损伤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说左侧脑出血和脑梗塞引起的是右侧的偏瘫,反之亦然。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恢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内,但是并非3个月以后就不能恢复,只是相对较慢。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指导性训练,发现其护理效果良好,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4)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45~78岁,平均(64±4)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心理干预:入院可能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因此必须向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咨询,指导和缓解焦虑、绝望、恐惧等心理问题。以尽量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②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早期鼓乐训练、紧张语言训练、咀嚼功能训练和吞咽训练③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状态稳定后,应根据患者状况调整运动量和运动量。④早期语言功能恢复培训:为部分丧失语言或有语言功能障碍的人提供手势、表情、文字形成等。,让病人重复单词和单词,3 ~ 5次/次。起初,练习语言的训练主要是用,逐步调整听语言地图、音节发音等,以刺激患者听力,鼓励他们尽可能多的练习口语恢复语言功能后,建议患者多与他人交流,以建立沟通的自信,提高认知能力。⑤早期体位护理:减少对患侧肢体的压迫,协助其保持适当的体位。取仰卧位或健侧肢卧位,抬高头部至15°,上肢放软枕,防止肩内收,膝关节下放软枕,防止髋内收、外旋,每2h翻身1次,避免患侧受压时间过长,造成血流不畅,肢体功能退化,影响患肢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跌倒评估量表(MFS)、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2组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IHSS评分:干预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指一组以脑部缺血、出血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此外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也容易合并多种后遗症,其中肢体偏瘫就是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脑卒中偏瘫的发生不但会削弱患者工作能力,同时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最大程度的帮助其恢复偏瘫肢体功能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对脑卒中偏瘫,常规给予降压、脑神经营养支持及抗凝治疗,而进一步恢复偏瘫肢体则可借助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偏瘫的机制是基于偏瘫发生理论上的有效干预手段,偏瘫的发生并非因某块肌肉、肌群丧失所致,而是因支配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锥体束在基底节区、脑内其他部位受损所致脑部正常调节及支配指令受损,脑部暂时处在休克状态引起肌肉松弛,而如果激素能逐渐适应脱离高级中枢管理状态则逐渐恢复脊髓部分反射原始功能,释放某些原始脊髓反射,出现共同运动、联合反应以及肢体痉挛情等。对此类患者,若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患者形成正常运动反应、运动模式,康复训练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借助肢体及脑部感觉输入来促进或者有效抑制相关肢体的运动功能;②借助训练引起的反射来促进或者随意运动;③借助正常的人体发育顺序,刺激随机运动的形成。借助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常规康复训练往往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进行,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健康,避免出现不良情况。近期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那一刻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因此目前广泛提倡早期干预。
结束语
        中风部分瘫痪是一种复杂的长期疾病,可分为从疾病到完全康复的几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的治疗效果极难提高,在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很难提高单一治疗的效果,在进行康复指导性训练的时候,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原因,才能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普素,张超龙.核心稳定训练结合等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云南医药,2019,40(06):510-511.
[2]李杰,高攀,张慧茹,丁曼.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0):220+222.
[3]贾党培,李莉,姬鹏博,仵志强.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1):1234-1239.
[4]李鑫.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18,{4}(07):148-149.
        [5]陈慧华,杨君申.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0):127-128+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