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袁志宏
[导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应用。
        袁志宏
        赤壁市蒲纺医院麻醉科    湖北赤壁   43732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为胸段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其它数据。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出现恶心干呕、情绪躁动、嗜睡的总不良发生率6.82%均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好租(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减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由于害性刺激造成的不良反应,优化镇痛,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不良反应
        现如今,随着医疗科技以及麻醉技术的发展以及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以往的临床中多采取全麻以及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中,但是由于该种麻醉容易给患者术后带来较为不好的副作用,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为了保障患者术后安全,予以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技术是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56-71)岁,平均(63.13±7.23)岁。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65-73)岁,平均(69.27±4.17)岁。
1.2方法
        对照组为胸段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具体操作:
1.2.1 胸段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采取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血压,行颈内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及补液。患者均进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剂量为每千克0.02-0.05克,舒芬太尼注射剂量为每千克0.4-0.6微克,丙泊酚注射计量为每千克0.1克以及罗库溴铵[]0.6mg/kg,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与麻醉机连接成功后进行麻醉。
1.2.2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侧卧位,在超声的引导下,在患者T4以及T5的两侧胸椎的中间间隙连线的2厘米处,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超声的协助下将引导针置入椎旁间隙,随后注射罗 哌 卡 因,注射剂量为2mg/kg,使用3%的七氟烷作为麻醉持续吸入,并且予以患者,丙泊酚4-6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根据BIS值以及心率、血压等分别对丙泊 酚、瑞芬太尼的剂量进行有效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干呕、情绪躁动、嗜睡。(2)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首次进食时间。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出现恶心干呕、情绪躁动、嗜睡的总不良发生率6.82%均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见表1。

3.讨论
        现如今,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熟,胸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具有众多优势,如手术切口较小,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疼痛感较小,可以当日手术当日下床活动;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小,无需进行切开胸腔进行手术,完全处于一种安全、可靠的封闭状态下进行手术,保留了健全性与呼吸功能[3-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出现恶心干呕、情绪躁动、嗜睡的总不良发生率6.82%均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好租(P<0.05),说明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众多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水肿,阻断痛觉神经传导,缓解患者痛苦,防范各类伤害性刺激产生传递及疼痛讯号向中枢神经传递,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减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由于害性刺激造成的不良反应,优化镇痛,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隆盛, 林旭林, 张欢楷,等. 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9, 35(1):47-51.
[2]崔作伟, 蒋晶晶, 吴秀英.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8(4):354-358.
[3]张冉, 金佳, 田龙,等.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全麻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 40(5):528-532.
[4]Zheng C ,  Wang J ,  Xie S . Ultrasound-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on Postoperative Pain, Quality of Life, and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1, 2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