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王军宁
[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常规吸氧、镇静和止痛治疗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军宁
        陕西省杨陵惠仁医院  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常规吸氧、镇静和止痛治疗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来降低心肌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危重心脏病,其临床病征主要有连续性胸痛、心绞痛,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由于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甚则不利于疾病预后转归。目前,随着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上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亦呈现上升趋势[3]。因此,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增强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镇痛、抗心律失常、溶栓等方面。静脉溶栓具有操作方便、反应迅速、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4]。这一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明显增强疗效。
1、溶栓前观察和护理
        1.1一般护理:患者入科后一律收入抢救室,需绝对卧床休息,床旁备好除颤仪、心电图机、抢救车等抢救物品、药品,保持病室相对安静,限制探视,家属陪护。嘱患者勿用力排便。立即吸氧2升/分,心电监测,将心电监测导联调节为五导联,包含V导和II导联,查十八导心电图。
        1.2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胸痛等;所有导联心电图采用吸氧监测;开通静脉通路,行心肌酶谱及凝血系列血常规检查;排除活动性出血、妊娠、近期大手术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肿瘤等溶栓禁忌症。
        1.3溶栓前准备:需配备药物有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5%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以及各种抢救药品及抢救仪器。在接收到患者后,需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表现,采取对应的护理手段,督促其卧床休息。针对其心电图和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施监测。
2、溶栓后观察与护理:
        2.1、用药后观察:用药后护理和观察:发病后6小时内使用药物。用药越及时,预后越理想。1)过敏反应包括寒战、发热、皮疹等;2)收缩压小于90 mmHg;3)穿刺部位与肤粘膜出血及大小便颜色。如鼻粘膜出血、齿龈出血、血尿、便血、咯血等,应及时上报终止溶栓及抢救。溶栓后予以肝素静脉给药,以减少血栓再闭塞与再梗死。使用肝素前,应每2-4小时查验一次APTT,其范围应保持在50-70s。APTT值过高可导致出血。如过小,则不能使疗效最大化,48小时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肝素。肝素治疗或将引起出血,而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评估出血风险,并及时上告。硝酸甘油能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临床静脉滴注10~20mg,5%GNS溶液500 ml,滴速8~15滴/min,期间收缩压保持100毫米汞柱以上,避免速度过快引起低血压。
        2.2并发症的观察:护士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免造成严重后果。1)出血、临床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对此,护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加强巡视。溶栓后,减少穿刺与注射次数,使用留置针控制出血量。与此同时,护士应进行跌倒/坠床评分初评>5分时,应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如坠床、摔倒等,预防出血。

2)低血压,基于溶栓作用,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对此,护士应持续监测血压水平并记录,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对症处理。3)再灌注心律失常,溶栓过程中,持续观察心电图,如果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立即告知医师,尽快抢救,以免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护士需动态监测患者病情,熟练掌握疾病知识,提前准备好抢救药品,主动协助医师,完成抢救,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3康复训练:在溶栓治疗后及早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溶栓后1d,从被动活动开始,护理人员对其按摩、四肢屈曲运动等;再逐渐过度到床边活动、简单日常动作训练如进餐、洗漱等;并根据患者运动耐受量逐渐增强运动强度、难度。临床医师对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开具运动处方,并由护理人员及家属指导、监督完成。
        2.4心理干预:
        2.4.1心理支持:心理支持主要就是来自家人、亲戚朋友、同事以及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其中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支柱,可以积极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护理人员也要帮助患者家属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以及进行护理,要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支持,鼓励患者正面与疾病进行抗争,有早日康复的信心,改善患者的情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嘱咐患者按时的去医院复查,积极的面对疾病。根据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舒服的服务。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可告知患者国家医保政策,或发动社会力量帮助患者。
        2.4.2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及个体病情等差异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详细的宣教计划,具体讲解内容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知识、静脉溶栓治疗意义、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等,重点讲解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相应解决对策,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恐惧、焦虑。
        2.4.3指导掌握应对技巧:指导患者掌握应对不良情绪的有用技巧,指导患者在应对应激源时学会正确自我调节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通过定时的放松练习稳定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问题,努力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行思考、自行解决,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
        2.5延续护理:第1、3、6个月进行一次家庭访视,每次访视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访视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2.5.1用药指导:询问患者出院后是否遵医嘱服用钙通道阻滞药、他汀类药及抗血小板药等,并指导患者掌握所服用药物的剂量、用法、服用时间、疗程,并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2.5.2.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性、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嘱患者日常饮食以高纤维素、低盐、低胆固醇和低脂食物为主,确保饮食清淡、易消化,可多补充微量元素,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禁止暴饮暴食,戒烟酒。并叮嘱患者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小结,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中,使我们明白了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分诊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才能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皎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展[J].饮食保健,2017,4(25):376-377.DOI:10.3969/j.issn.2095-8439.2017.25.466.
[2]马云飞,王洪娟,王俊峰,刘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现状及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7):1778-1779.
[3]刘俊鸽.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围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124-125.
[4]黄婷,颜羽,杨奕,刘欣欣,梁振娥,农湫雯,周敏灵,莫小玲.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4):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