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应该如何护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胥君萍
[导读] 产后出血是指胎盘在娩出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妇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时该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重要因素之一,
        胥君萍
        四川省西充县妇幼保健院,637200
        产后出血是指胎盘在娩出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妇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时该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重要因素之一,若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后,未及时治疗,会导致产妇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休克,对产妇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确保产妇生命安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需对产妇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一、产后出血临床表现
1.阴道出血量增加
        产妇在数小时内血液大量流失,不同原因导致出血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如产道裂伤,在胎儿娩出后阴道立即出现流血,血液颜色呈鲜红色;胎盘引起出血,在胎儿娩出后几分钟开始流血,血液颜色呈暗红色;宫缩乏力引起出血,胎盘娩出后出现流血;凝血功能障碍,阴道持续出血,血液不凝。
2.子宫大且软
        产妇在产后24h内子宫为球状体,子宫底高度与脐部相平或低于脐部,在腹部中线上,当产妇子宫无力时,子宫会很软,给予子宫按摩时,子宫较硬,停止按摩后子宫张力会消失。
3.血压下降、心跳加快
        在出血时产妇心跳会加速跳动,持续出血产妇血压会下降,当失血量达到全身25-35%时,产妇脉搏会达到100-120次/分,收缩压会低于90-100mmHg。
4.休克症状
    待产妇阴道出血量较大或出血时间较长,产妇会出现头晕、脉搏细数、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
二、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1.妊娠期
        在妊娠期要做好保健工作,指导产妇在孕早期进行产检,对于不宜妊娠者早期终止妊娠,对于合并其他并发症产妇,早期发现给予纠正,对于高危产后出血产妇在早期做好准备工作,多孕、多次宫腔手术者、高龄产妇、生殖器发育不良产妇、子宫肌瘤剔除史产妇、合并血液疾病产妇、宫缩乏力产成功延长产妇等。


2.第一产程
        需加强心理干预,给予产妇心理疏导,从而减轻产妇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嘱咐产妇要注意休息,及时补充能量,从而避免体力多度消耗,同时医护人员对产妇产程进行密切观察,从而防止滞产现象发生,适当给予产妇使用镇静剂,做好输血准备。
3.第二产程
        待产妇宫口全开后,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待胎头娩出后,要注意胎肩缓慢娩出,从而减轻对产道产生损伤。对于羊水过多、滞产、多产、产后出血史产妇,安排业务水平高医师。在接产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从而促使胎儿顺利娩出。
4.第三产程
        对于诱发产后出血因素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其注射10u宫缩素。同时医护人员要对胎盘剥离征象进行正确判断,在胎盘娩出前,禁止对子宫进行糅挤,禁止对脐带进行牵拉。在胎盘娩出后对胎盘与胎膜完整性进行检查,对产妇阴道出血量进行测量,对产妇血液凝固状态进行观察,从而在早期发现凝血功能障碍。
5.产后
        在产后2小时内对产妇子宫收缩力、阴道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出血时间、出血形式进行记录,并对患者失血全身症状进行观察,做好输血与急救准备。
三、产后出血护理
1.及时抢救
        待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后,立即向其实施止血措施,同时向主治医师报告,促使产妇血容量快速恢复,促使各脏器功能恢复正常,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配合工作。
2.按摩子宫
        指导产妇将膀胱排空,在胎盘娩出后医护人员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对产妇宫底进行按摩压迫,对产妇宫内血液进行压榨。此外医护人员待手套将一只手置入产妇阴道中,在叮嘱产妇子宫前壁,另一只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促使产妇宫体前屈,同时两手相对紧凑,稳定子宫按摩速度。
3.生命体征监测
        医护人员协助产妇将下肢抬高,给予其吸入氧气,对其脉搏、血压、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对产妇神志变化、皮肤颜色、嘴唇颜色、指甲颜色进行观察,从而在早期发现休克征兆,此外医护人员对产妇子宫复旧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4.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对患者建立良好静脉通路,促使输血速度加快,维持循血量,观察产妇尿量颜色、尿量。定期开窗通风,对病情进行消毒,对产妇床褥定期进行更换,利用沾有碘伏棉球对产妇外阴进行擦拭,保持其会阴清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