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安岳县康复医院 四川资阳 642350
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据了重要地位。有学者通过大量数据研究表明,积极有效控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降低心血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首先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但是临床上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通常需要借助降压药的作用,才能达到降低或控制血压的治疗目的。如果没有出现其他合并症的老年患者,一般降压药优先选用利尿剂、CCB或ACEI;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靶器官受损的现象,则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降压治疗时机
对于中青年而言, 只要连续血压超过140/90 mmHg水平,则需要进行降血压治疗。但是老年人进行降压治疗的时机尚不明确。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表明,血压水平的高低与不良血管意外事件呈正向关系,血压水平越高,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就越大。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医学研究者认为,积极地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当前,世界医学相关指南提议,当老年人的血压水平高于140/90mmHg的时候,即可进行降压治疗。
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服用降压药物,是所有单纯期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人同样适用。如果只是轻度的收缩压升高的老年,通常选择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食物总热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超重者合理减重、戒烟限酒、饮食清淡等。如果经过改变生活方式,血压仍然达不到正常水平,则需要降压药物的介入。如果老年患者的血压居于较高水平,那么不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同时还需要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在临床上,通常用于降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这几类,分别是利尿剂、CCB、ACEI、ARB以及受体阻滞剂。医学者普遍认为,如果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上5种降压药物都可以用于从未使用过降压药的患者,以及可以用于血压水平的维持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因为年龄及其他并发症等因素,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面较中青年有所差异。
(一)各项检查显示没有确切的靶器官出现损害的老年ISH患者,初始治疗可以选择利尿剂、长效CCB或ARB等降压药。临床数据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类型的药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的水平,并且还能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尤其是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几率。
随着年龄增加,机体逐渐自然老化,老年人的饮食摄入量逐渐减少,如果是服用噻嗪类利尿剂降压的时候,对血压的变化要随时监测。如果使用一种药物降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以使用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如ARB与利尿剂搭配联合治疗或者是ARB与长效 CCB的有效组合。两种药物一起使用效果仍不佳者,以上三种药物可以一起使用。
(二)如果诊室内测量患者收缩压水平大于理想血压20mm Hg以上,根据患者身体的耐受性,可组合选择两种药物一起进行抗压治疗。但是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在降压过程中,血压水平下降得过快,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耐受的现象,从而出现不良后果。
(三)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的疗效上存在一定的疑议。虽然该类药物在降压的作用机制上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没有太大差异, 但是其他药物对机体的靶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该类药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却比较弱。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本类药物不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但是因为目前缺少明确的试验研究证据,故这个观点没有得到统一。即使如此,还是有大多数的医学者建议,对于没有强制适应症的老年ISH患者,不将受体阻滞剂列入降压药物治疗的首选中。
(四)如果经检查已经证实有靶器官出现受损者,要跟药物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比如,如果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在药物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ACEI、ARB或者是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当患者同时会有心绞痛症状出现的时候,受体阻滞剂或长效CCB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如果患者心功能较差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者,可首选服用ACEI或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当有特殊的情况时,噻嗪类利尿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可酌情使用。如果没有药物过敏等禁忌证,高血压已经累及肾脏者,ACEI或ARB可作为患者的首选,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肾功能以及血钾浓度。
(五)通常情况下,单用一种药物达不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多需要进行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但是以下情况则不宜联合使用:①ACEI与ARB联合应用,不仅不能收获更好的疗效,相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②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长期大剂量一起搭配服用,可能会诱发糖代谢异常,或者是患者加重糖代谢疾病,因此这两类药物也要避免联合使用。③尽管CCB对于ISH患者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老年人心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衰退,因而此类药物在和受体阻滞剂搭配降压的过程中, 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三、结语
大多数老年ISH患者一般会伴随有其他心脑血管的诱发因素,比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因此,临床治疗中,除了要将血压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内,还要注意清除其他危险因素,将心脑血管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