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毅军 胡云朋 李纪红 张淼 陈影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 天津 044200
摘要: 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新方案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给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讨论军队院校里专业基础课程电工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岗位任职为牵引,在教学方法上构建多层次教学形式,以“小班研讨型”教学模式为目标探索电工学课程的创新教学形式。
关键词:小班研讨型;多层次教学;本科教育
1.引言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立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的“金课”,积极发展探索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纵深提高。院校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对于学生是俯视因而心理上处于优势,难以引发学生平等的提问,难以形成面对面相互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非常不利。?因此,军队高校在教学中引入“小班研讨”课教教学,就成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军事素养的内在要求,为军队高校教育引导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多层次教学融入到军事人才培养中,加以拓展与实践,能有效推动军校学员个人战斗素养和文化元素发展,促进优秀军队素质的融合,对军校优质人才培育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传统教学方法与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无法相匹配。陈学勇(2020)指出新工科教育背景之下,通识课程的设计更加的注重知识的应用,课程设计也更侧重于成果导向的设计理念。作为传统基础课程,通识课程面临着巨大挑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突出重视,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在国外的研究中,对于军校学员的“小班研讨”教学开展,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指出美军院校通常每班编12~15人,授课中教官主要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小班研讨型”的教学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大部分都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对于军校教育的探讨甚至有少,本文研究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符合当前部队发展需求,以便于以后展开合作交流。
3.基于2W3H的“小班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军队院校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为充分发挥多层级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深度,探索研究通识课程“小班研讨型”的教学示范作用,促进军队院校通识课程质量进一步提升,以公共基础课《电工学》为改革探索重点,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探究“小班研讨型”教学模式,基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从课程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教学和考核方式、课程特色和成效等方面推动军校教学特色化、精准化发展,促进军队院校学历教育的整体提升。
目前部分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探究式教学”、“问题/项目引导教学”、“翻转式教学”、“角色代入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种新式教学方法已经在高校教育中被逐步推广,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式教学方法,使本科教育目标定位相匹配,并探索出一套更有针对性的军队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结合我院多年电工学课程建设发展,实现了基于“2W3H”学习方法的分层次“教”与“学”,将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划分为“百科级”、“论文级”以及“文献级”,以方便不同基础的学员进行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不同目标的学习。
第一层次:“了解总体”,要求学员能回答“What is it? Why need it? How about it?”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课本及百科搜索获得相应答案,为此将其定义为“百科级”。
第二层次:“学会复制”,要求学员结合特定项目牵引,实践回答“How to realize it?”这个问题,具体实现方法可以通过参考专业论文来获得专业答案,为此将其定位为“论文级”。
第三层次:“尝试创新”,要求学员深入分析与总结后回答“How to improve it?”这个问题,在回答此问题前必须站在与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为此会要求学员可以通过查找最新国内外专利以及学术期刊论文来进行思考,为此将其定位为“文献级”。
对于“课程内容与实战化方向所需知识重叠率低”的学生,以“了解与理解”为主,主要拓展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培养共性的学习科研习惯与方法;对于“课程内容与实战化方向所需知识重叠率高”的学生,则以“分析与总结”为主,激发学习兴趣与信心,并通过专业知识探究式学习实现自主入门;针对中间态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按需学习”,根据“课程内容与实战化方向所需知识重叠率”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拓展”、“第二课堂兴趣以及综合能力提升”。
基于“2W3H”分层次教学方法,我院开展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规划以及学习目的,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知识点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对于“课程内容与科研方向所需知识重叠率低”的学生,以“了解与理解”为主,主要拓展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培养共性的学习科研习惯与方法;对于“课程内容与科研方向所需知识重叠率高”的学生,则以“分析与总结”为主,激发科研兴趣与信心,并通过专业知识探究式学习实现科研入门;针对中间态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按需学习”,根据“课程内容与科研方向所需知识重叠率”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拓展”、“科研兴趣以及综合能力提升”。
《电工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背景课程,通过电路构建、电路分析、电路应用展开,从电路系统角度介绍强弱电的特点要求,再从电路及频率特性分析其对电路系统的性能影响;相关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且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实践才能更好的把握各知识点的核心理论与设计方法。50学时的课堂时间显然是不足以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应用领域、设计方法。“第二课堂训练” 有效地引导学员剖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激发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知识好奇心,为其后续自身成长道路选择提供经验参考与习惯方法训练。第二课堂训练教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为主,以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积累为辅;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信心为主,以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科研习惯与方法为辅;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以树立学生的科研报国情怀为辅;最终面向未来培养出具有创新引领性潜质的科研领军人才。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高校本科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基本成熟但有摇摆性,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本确立,但是仍具有可塑性;他们掌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但缺乏专长,对未来的发展存在迷茫;他们的经济尚未独立,同时面临多重压力。针对本科生的这些特点,对其思想引领,显然不再适合采用正面的课堂政治教育方式,而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引导式的思考和科学式的思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形成正确的三观,保证培养出的本科生兼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反过来,优良道德品质也会成为他们奋发努力的强大动力,促进本科生自身的更长久的、健康的发展。
4.结论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动力,注重在“小班研讨型”课程教学中融入互动式、案例式等实践训练,这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也是从教学理念、能力培养、考核与激励等方面,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规模一般不超过30人,授课教师可以是单独授课,也可为课程组老师。授课环境或教室不必拘于常规课堂模式,可以更加的人性化,营造师生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和讨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 (01):35-36.
[2]孟祥海,刘植昌,张睿.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8).
[3] 陈学勇.数学分析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6):126-127.
[4] 付少波,陈影,胡云朋.电工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 (3):132-135.
[5] “金课”背景下高校移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沈钰,陈育蕾.??知识文库.?2020(14).
[6]刘献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