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成洪艳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成洪艳
[导读]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完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绘画技能意识的培养,合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绘画习惯,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潮流。绘画作为人类的基本技能,对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增强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让小学生掌握绘画技巧便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但是想要达到绘画的积极引导效果,还需要教育者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

江苏省淮安市马甸中心小学   成洪艳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完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绘画技能意识的培养,合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绘画习惯,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潮流。绘画作为人类的基本技能,对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增强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让小学生掌握绘画技巧便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但是想要达到绘画的积极引导效果,还需要教育者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绘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作用
        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的读图识字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绘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新形式,为解决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难题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绘画作为一种直观的认识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达到低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进行小学语文绘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掌握课堂讲授技巧,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绘画意识,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实例对绘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开展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一、绘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这就告诉我们任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以往那种枯燥的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更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其中绘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口头讲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然后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们都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这节课将是一节很枯燥无味的课,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很难投入到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来。可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绘画这一门学科,就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来说,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小鸡、小狗和小鸭子的脚印,让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小脚印是谁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此时,大部分的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课堂上。教师继续问:“谁来说说,这些小脚印都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像梅花、有的像枫叶、有的像月牙等。这时,学生几乎没有不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学氛围较为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哪位同学想画一画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图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迅速拿起笔来绘画。很多学生绘画时专心致志,并在绘画中体会到了文章的美。
        二、绘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利用绘画手段进行教学,可大大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低年级的识字课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的图形(如图1),让学生认一认,这些图形都代表什么东西,学生通过观察,能认出这些东西分别是太阳、眼睛、牛、车、水、山和雨。然后,我再进一步给学生讲解,太阳就是日,眼睛是用目来表示……最后,我再把这些字呈现出来,教给学生笔顺笔画,这样学生在形象的图形中记住了字的主要特征。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生字记忆深刻,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生字的意思。

        图1
        三、绘画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具体的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直观的画面是形象生动的。要想把抽象的书面语言要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思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等因素,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借助绘画手段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维维的画儿》一文时,我就把绘画环节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当全体学生动手操作时,我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画,之后让其他学生来评论。这样做,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并在轻松愉快的手脑并用运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我国的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段精美的文字之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种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素材和实际接受能力,通过绘画这一教学方式设计拓展性强的训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吸收课文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最后一片树叶》这篇课文,叙述了一片树叶因为害怕秋天到来后落下去烂掉而迟迟不肯离开,小鸟的谈话让它欣喜地离开了大树妈妈,飘落了下来。课文到此结束,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小树叶落下去以后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躲在树妈妈的身体里了吗?第二年春天,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对此我请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这些画出来。学生用稚嫩的小手画出了一棵光秃秃的大树,大树的身体里有许多小树叶在躲避寒冷的冬天,还有的学生画了一棵大树,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树叶,它们有的在说笑,有的在玩耍……接着,我让学生描述一下后来发生的事,学生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绘画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又如,在进行《柳树》一课的教学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绘画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手段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先画一画,再想一想像什么?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这些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绘画这一重要途径,使之更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让粉笔盒中七色粉笔,在教师的手中变得更具魅力,为学生开拓出一片更轻松愉悦的语文天地。
参考文献:
[1] 鲁婷.绘本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