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我做主——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谈谈新闻教学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樊本果
[导读] 新闻单元作为活动探究单元,要力求让学生从“做中学”,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本节教学实践通过“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新闻写作与播报”等环节的设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形成了一个不断创新的生成性的课堂。

唐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樊本果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内容摘要】新闻单元作为活动探究单元,要力求让学生从“做中学”,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本节教学实践通过“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新闻写作与播报”等环节的设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形成了一个不断创新的生成性的课堂。
【关键词】    活动探究    做中学   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鉴于文体特点,新闻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新闻的文本并不适宜当作一般的“文章”来教,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思考、调整师生双方的角色,便无法真正做到让学生“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而究竟怎样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呢?这也是笔者在教学前一直思考的问题,接下来具体谈一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1、教师模拟新闻播报,导入新课
        教师模拟播报新闻“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导入新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万众一心,举国同庆,播报这则新闻既契合了今天要讲的新闻文体,又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所取得的这场辉煌的历史性战役,也为接下来学生写作并播报新闻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2、通过播放渡江战役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这则新闻事件发生在1949年,距今已有70多年,学生们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比较陌生,以展示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有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老师在介绍渡江战役相关历史背景的同时,引导学生们逐步形成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觉醒、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所作出的开天辟地的贡献。
        3、本篇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为避免新闻学习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缺点,针对这一部分内容,笔者设置了争当“毛主席的新闻发言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们以“我是新闻发言人,我为____路军代言”的方式,结合渡江路线图,从渡江时间、地点、人数、区域、所遇敌情等方面分别为大家介绍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这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点部分,大家跃跃欲试,课堂参与度很高。鉴于很多同学没有看过新闻发言人的发言现场,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一个简短的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发言视频,希望启发学生们学习洪磊发言时铿锵有力、有理有据的特点和气势。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感知、领悟、内化、沉淀,这一环节以“争当新闻发言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播读新闻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进入到新闻事件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4、每一个新闻发言的现场都会有“答记者问”这一环节,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在这一环节笔者号召在座所有的同学化身小记者,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向三位“新闻发言人”进行提问,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化身小记者进行五花八门的提问,学生们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是围绕新闻内容和特点本身的,这一类问题“新闻发言人”大都能较为圆满的回答。 另一类是超出文本的范畴,比如说作战时我军的伤亡情况如何,主席为何只讲我军的胜利,不谈伤亡情况呢?这类问题老师要补充介绍作战情况,告诉同学们双方的伤亡对比,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从客观上来说,此次渡江战役我军共伤亡六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另外从主观上来说,文中的很多地方如说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称敌军防御渡江战役总指挥汤恩伯为战犯等细节,都体现出这篇新闻稿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也是这篇新闻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一大特点。
        著名教育家刘国正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解疑的过程”[1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学生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这一环节通过创造一个渡江战役“新闻发布会” 的现场,通过学生的主动质疑、大胆发问,老师的不断引导,新闻的文体结构、内容等特点,都得以更加明晰和透彻,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了学会思考、形成发散思维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5、为了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在课后实践环节,笔者号召同学们创建学校“新闻直播间”,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同学视人数分为N个小组,五人为一小组,这五名同学按照分工每天完成大概五条学校新闻素材的搜集、采编,撰写,并由专人在班级进行播报,老师把播报视频录制下来发到班级群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个活动大概持续一周时间,直到每组同学都能完成一轮新闻创作和播报为止。
        新闻写作与播报环节旨在践行单元教学目标“锻炼学生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2] 。 这一环节让学生们经历新闻素材搜集、写作、播报的过程,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新闻知识结构,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6.最后的作业布置,笔者让学生们围绕学校的活动,如校运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人物或事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3]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稿就既有对新闻本身客观真实的报道,又从语言和情感上把握住了新闻事件全貌, 对于瓦解敌军的斗志、鼓舞我军的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正  《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温儒敏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3.刘国正 《刘国正口述》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2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