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 张宵瑞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张宵瑞
[导读] 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并且,还可以激发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初中生的探究欲望逐渐强烈。既增强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又可以帮助初中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初中生进一步学习物理。

山东省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      张宵瑞  

前言: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并且,还可以激发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初中生的探究欲望逐渐强烈。既增强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又可以帮助初中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初中生进一步学习物理。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对这门学科中的许多物理概念较难深度理解。而且,多数物理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若仅是依照教材上死板的文字描述,来让初中生掌握,初中生理解起来就会更有难度,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也会比较片面。另外,这些概念性知识,对于初中生以后更好学习物理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将死板的教学方式,转化成立体、生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围绕物理概念来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精彩的课件来进一步认识物理,从而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如,“浮力”这一概念就比较抽象,生活中既看不到,又摸不到,初中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为了让初中生真正理解,教师就可以将应用信息技术,将人没有借助任何外力漂浮在水面上、轮船在水面上行驶、许多色彩鲜艳的热汽球漂浮在高空、黑天鹅等在水面上前行等的视频制作成视频课件。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初中生思考:“同学们,假如我们想要用手让某一物体的位置升高,是不是需要用手来托举呢?那人在水中时,为何不会沉到水底,而是浮在水面呢?”。并且,为初中生播放漂浮在水面上的视频,引导初中生思考。之后,再播放热汽球在高空漂浮的视频,使初中生产生好奇。接下来,在导入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其向上托举的力称为浮力。此时,教师再让初中生回答:“为何人和其它事物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热汽球可以漂浮在高空中?”。初中生就会快速答复教师:“因为受到浮力的影响。”。接下来,教师再引入浮力大小的知识,初中生掌握起来就会轻松许多,进而扎实掌握这部分知识。
        通过视频课件的引入,不仅使教学过程不再死板了,初中生学习和理解起来也会容易许多。同时,还带动了初中生的好奇心,使初中生通过学习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巧妙应用实验引导提问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有效引导初中生提问,才会帮助初中生形成探究意识,并促进他们探究能力提升。同时,也可以使物理知识更具吸引力,使初中生更加主动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师要注重应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初中生主动提出疑问。
        如,“空气的力量”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以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促使初中生主动提问。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一次性纸杯,并将其装满水。然后,再将水杯上面盖上一张纸。当纸全部浸湿后,再将纸杯倒置。初中生就会观看到水杯中的水,在倒置纸杯的情况下,也不外流的现象,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疑问。随着教师不断变换纸杯的位置,水依然不向外流淌,初中生就会问教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此时,教师再引入“大气压”的知识。学生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对这一神奇现象有了解释,也会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再导入初中生比较神奇的现象,来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就会促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去探索。如,吸盘为何会在没有胶水的前提上,吸附在墙壁上;为何剥了壳的热鸡蛋堵住瓶口会被吸入瓶中等,都会使初中生产生神奇感,并促使他们积极去提问,并促进探究能力有效提高。
        通过神奇实验的引入,课堂的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对于促进初中生积极去探索物理现象和有关的物理知识,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使初中生在探究的同时,感觉到物理知识的乐趣所在,进而喜欢学习物理,并带动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三、结合生活现象引导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初中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才可以在物理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之上,去综合分析和判断、推理物理知识,并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对初中生的科学思维训练,积极引导初中生在充分尊重事实、证据的前提下,理性、谨慎去思考和判断、认识事物,并解决问题。
        如,在教授初中生“噪声的防治”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立足教材,让初中生对噪声有明确的判断,然后再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初中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其中。并且,留给初中生适当的探究空间,促进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将汽车噪声、城市中娱乐场所的音响声、伐木工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等影音资料制作成课件。并在引入“噪声”概念后,来播放。与此同时,让初中生去辨别噪声。当初中生对噪声有深刻的理解后,教师再导入不同程度的噪声对人们及生活的危害,以及噪声的利用范畴的知识。最后,再通过课件,让初中生了解到如何去防治噪声。如,在汽车上装置消音器、 在公路上设置隔音墙等。当初中生对这部分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后,教师再引入这样一个生活现象:“同学们,我们的学校周围也有许多噪声,应该如何去解决呢?”。
        教师可以让初中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探讨。并要求初中生有条理做出分析,将学校周围所涉及的每一种噪声、形成原因、防治方法都详细列出。就会使初中生在探讨过程中,认真去思考,并依据现实做出分析和判断,并找到解决办法。进而有效引导初中生科学思维,并使其得到发展。
        总结:
        初中物理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要注重教学手段,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才会使初中生主动去探寻物理知识,并提高探究能力。并且,教师要重视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扣在一起,才会使初中生立足在事实基础上,拓展逻辑思维,从而使他们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