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素养的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李爱梅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李爱梅
[导读] 就整体而言,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能否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个性化特点,不断地革新优化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此来促使小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动手能力,收获更为优质的学习效益。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  李爱梅

        就整体而言,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能否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个性化特点,不断地革新优化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此来促使小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动手能力,收获更为优质的学习效益。
        一、动手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能力不仅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反应速度,还能帮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进生活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数学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动手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生受年龄及经历的限制,在面对事物时大多不会非常全面地进行思考,但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小学生则不得不思考如何进行操作,久而久之便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全面思考能力。并且这种动手能力一旦养成,在今后面对其他事物时,小学生便能够条件反射般地主动对事物进行剖析和研究,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对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动手能力的养成也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敏感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的核心部分,良好的动手能力不仅涵盖了事物分析能力,还包括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小学生一旦养成动手能力,那么就能够促使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及时找出问题的关键,以此来进行有效地解决和处理。最后,动手能力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养成理性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且小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会遇到很多事情,自身能力的强弱也会对未来生活起到深远的影响。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面对自身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也能够对学生在日后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创新性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1]。
        二、小学数学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对于小学教学的标准已经由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事,而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训练、培养的过程。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时,一定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来设计出循序渐进的数学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于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应当时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传授课业知识,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养成出色的动手能力助力——这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其次,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创设适当教学情景的目标,课堂情景有助于提升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情景也有利于提升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给予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空间。譬如在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小学生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来随机选择学生背诵“九九乘法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最后,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树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目标。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对于教学的整体方法与对策没有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评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后,需要明确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搞清楚学习数学的重点,不要仅仅片面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过高的要求;并且还要提醒学生在学习完知识后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



        (二)在生活中培养动手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总能应用到数学。因此若想培养出良好的数学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随处可见的事物也蕴藏着一定的数学道理。教师为此要尽可能地培养起小学生善于思考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授课时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鼓励小学生自行思考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譬如对于三角形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上拿出几根火柴棒,然后让小学生搭建这几根火柴棒并随机摆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图形,最后再用一根多余的火柴棒去碰撞这个图形,从而观察什么形状的图形最易被撞开。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出“三角形稳定性最强”的这一知识概念,使小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且通过这些实际动手操作的行为,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生活实感,帮助小学生将脑海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让学生熟练的自主运用数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应用书本教材上的数学提示,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时合理应用这些提示。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为此就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案例作为课堂开始的引导项目,以及设计动手能力培养方式的思路,并在小学生大致了解了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后再进行能力培养,以此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2]。
        (三)渲染浓厚的数学氛围
        氛围决定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好的氛围使人进步,坏的氛围让人止步不前。若想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动手能力,那么小学生处在怎样的一个学习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要注重和学生们的沟通,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产生问题要及时注意,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要尽可能地满足,并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进数学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培养起小学生热爱动手操作的好习惯。其次,由于动手能力的养成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而坚定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后时间,通过向学生布置需要动手操作的数学作业,以此来夯实小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教师为此应当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并针对每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进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动手操作分量多一些的作业;而对于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来说,教师则还是要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为主。其次,教师也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对于数学的趣味性项目。教师为此可以将班级全部学生平均的分成若干小组,让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动手操作内容的练习。譬如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一同利用几张纸组成一个“最坚硬的东西”,并在组合完毕后,将各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试验,选拔出最坚硬的那个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迎合了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格特点,让小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实践操作,以此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
        结束语:
        动手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也是日常生活的必备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及构造均具有积极的效用。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知识面较窄,因此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处理事情的逻辑性都比较差。为此,教师应当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侧重点,并通过分析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爱好,以此来帮助小学生高效达成动手能力学习目标。
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劳动素养的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19ZCJG031)的部分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