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输出是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关键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单志莲
[导读] 本文从介绍、分析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中语言输入、吸收、输出三者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阐述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强化输出对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单志莲

摘要:本文从介绍、分析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中语言输入、吸收、输出三者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阐述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强化输出对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输入;德语;应用能力
        作为多年的大学德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学生不爱说话,被动地或甚至满足于做忠实的听众,他们常常充满期待地听老师讲解,在沉默中阅读课文或做练习题。这份沉默与被动和人们长期以来学习英语时的情况一般无二,导致的结果则是能较快地做语法练习,较顺利地看懂甚至听懂文章,却不太能用德语自由流畅地表达自己,他们虽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语言知识,但由于缺乏练习,知识没有全部转化成技能,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则感到“肚里有货倒不出”,让人干着急。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提高中国学生的德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输出。本文拟从二语习得理论中输入、吸收、输出三者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阐述强化输出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强化输出是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关键
        与阅读和视听相比,说、写、译是更积极的语言学习行为,体现了学习者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能动性。学习心理学和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读能记住10%,通过听能记住20%,通过看能记住30%,通过视听能记住50%,通过说能记住70%,而通过自己动手尝试能记住90%。恰恰是这一点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及德语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长期以来的中国传统教学和外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及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乃教师的职责。这种情况下教师当然竭尽所能,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不负所望,学生们只需要认真听讲、认真记录、认真复习即可,不需要甚至不提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或创造性的行为能力,于是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出现教师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情况。久而久之,中国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了做被动的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通常没有自己的观点,甚至害怕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害怕在众人面前说错。他们在学外语时也不例外,“以为接受的语言知识越多,语言技能也越多”。用上面的二语习得理论来分析,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入,而不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出。学生阅读得够多,听得够多,但教师给予学生以及学生自己主动争取的外语表达的机会或语言产出的机会太少或没有,所以才导致学生“心知肚明、就是说不出口”的结果。要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有效地提高中国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语言技能,教学双方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输出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既有丰富、适当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即传授和接受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更要强化中国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输出,即通过更多的说、写、译练习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的积极运用。众所周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对语言习得极为重要,只有当学习者自己主动、积极地尝试用德语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观点或同别人聊天时,他们才有可能从理论到实践真正掌握教师传授的或通过其它途径得到的语言知识,并把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技能,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语语言输出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总之,强化输出是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关键。



        二、教学实践中强化输出的方法
        关于如何强化输出这一问题,国内外语教学界近期已有不少论述,例如:“口语和写作项目的重要性应该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测试中得到具体体现”,“改革现有考试方式,重视语言输出项目的测试”,增加四、六级考试中的口试题型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多开展相互提问的活动,主动提问不仅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符合交际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让学生当场准备几分钟后就某一话题连续发言五分钟的尝试,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即培养学生“专题发言”的能力;“翻译教学应该设计成一种以培养基础理论意识为目的的、以激活各种能力因素为主导的动态的翻译输出过程。”这些论述都强调了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出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说、写、译语言输出的具体尝试和建议。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教学双方都认识到强化输出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除了上述一些尝试以外,课堂上引入合适的谈论性话题也是强化输出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外的德语教材,不管是大学本科德语、公共德语还是强化德语,一般都由许多相似或相同的主题组成,如Freizeit(业余时间)、Studium(大学学习)、Fam2ilie(家庭)、Beruf(职业)、Gesundheit(健康)、Sport(体育)、Umwelt(环境)、FesteundFeiertage(节日)等,体现了德国人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各个层面,其好处是使整套教材通过各主题抓住了“语言共核”,使学生通过某一单元的学习基本掌握有关该主题的词、句、篇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其它知识,通过整套教材的学习基本掌握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词汇和知识,为成功交际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课堂上引入与某主题有关的谈论性话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该主题的词汇,扩大词汇量,并借此导入该主题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和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一般地,中国学生不善于在许多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选择谈论性话题时要考虑与教材各单元的主题及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
        在处理上述话题时,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不光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还让学生事后就该话题进行书面写作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对谈论时的语言材料再次进行书面应用,针对某话题从语言到内容再次进行总结或补充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说、写两方面的语言产出能力。有时候语法现象在话题选择时也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学习第二虚拟式时可引入以下几个谈论话题,之后学生还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话题作为作文题目回去写作,以便让学生从口语到书面语充满兴趣地练习第二虚拟式的用法,并在复习语法的同时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事实表明,学生若能参与决定作业,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将会得到极大的促进。所以,笔者认为,只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上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他们是能够畅所欲言的。只要他们愿意或有兴趣表达自己并积极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言产出活动,那么他们就会使已有的知识更加熟练,也能有针对性地积极地注意新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吸收,进而完善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
        三、结语
        现代语言教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要同时重视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重要因素。而解决中国学生语言学习的困难、克服他们被动的学习习惯以及切实提高他们德语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则是强化输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输出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本文最后对一些方法的阐述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介绍及笔者对强化输出的一点实践性尝试,并借此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夏国佐.强化口笔语训练,提高综合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