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下   作者:杨艳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充分地运用到了教学领域,并对教学领域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目标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等等,都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教学,从而使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黑龙江省通河县祥顺中学校  杨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充分地运用到了教学领域,并对教学领域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目标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等等,都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教学,从而使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化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正确的、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初中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生所受到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支持文化力量的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和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结合信息技术,转变知识的教学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创新,持续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信息化背景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
        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些积极的影响会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信息化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方面的影响
        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死板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内容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改变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学习地位[1]。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相关的智能终端,比如手机APP、电脑、笔记本等方式收集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主动对这些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和教师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将自己的问题反映给教师,并与教师加强引导,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物理学习工具也更加多样化,比如电子白板、慕课、微课等等都会成为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
        (二)在信息技术当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时候,反而降低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比如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会通过网络等方法来进行知识的检索,而没有让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交流。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利用PPT只是教学,在一些PPT留白的地方,教师并没有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悬念,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而是在展示PPT的时候就直接展示出了答案,没有留给学生太多思考的时间。


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主动的问教师,而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高效化的措施分析
        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地把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促进物理教学课堂高效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重要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当中,由于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限制,很多书本上生硬死板的内容和知识并不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对于书本上的这些生硬死板的知识,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传统生意死板的认知和学习向形象生动地学习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教学《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内容时,机器人本身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形态,仅仅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以及板书,甚至是画图展示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原理,以蓄能水电站能量转化过程的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同时还可以将这个视频转化为动画利用慢动作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机械能是如何进行转化的,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形成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本身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够使得实验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在开展实验课的时候,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学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试验演示,针对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材料以及实验用品等等引导学生进行了解,在实验当中给小组中的成员分配相关的任务和实验步骤。比如一个小组当中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记录人员、数据分析人员以及安全检查人员等等。通过小组当中多人合作保障实验的有效安全开展。比如其他同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安全员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对实验装置进行检查、对其中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步骤,比如电,要额外的进行监督和引导,包括对一些精密的物理仪器都要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实验课的有序开展,认真严谨的对待每个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工作者要明确信息化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影响,通过利用信息化构建教学情境,构建研究学习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娟.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8):5-6.
[2]孙少辉.从微能力点到融合点的思考与实践——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数字教育,2021,7(02):6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